袁崇焕死得冤枉吗? 我们不讨论袁崇焕具体的功绩,这里只说一件小事。从这件小事可以

历史萌讯铺 2025-07-31 12:41:32

袁崇焕死得冤枉吗? 我们不讨论袁崇焕具体的功绩,这里只说一件小事。从这件小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袁崇焕的死,祸起于他自己的轻浮。 曾有人对袁崇焕作出这样的评论:“袁崇焕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极躁暴。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而终日梦梦,堕幕士云雾中,而不知其着魅着魇也。五年灭寇,寇不能灭,而自灭之矣!” 这段评论就算是有夸张的成分,但也点出了袁崇焕自身一个严重的问题——为人轻浮。 公元1626年,袁崇焕领导军民用大炮击退后金军多次进攻,努尔哈赤在攻城时受重伤,退兵后即病死。第二年,皇太极(清太宗)再攻宁远,又被他率罕击退。 第一次宁远之战,让袁崇焕崭露头角,给明朝扭转辽东战局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时机。第二次宁远之战,让当时的皇帝朱由校欣喜若狂,称袁崇焕“十年积弱,今日一旦挫其(后金)狂锋”。 后,袁崇焕受魏忠贤迫害,辞官而去。其间甚至不得已而为魏忠贤建生祠。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后,听从廷臣的建议,召回袁崇焕,不计较他曾经为魏忠贤建生祠,仍对他寄予厚望,赋予他兵部尚书等重要职位。 在当时,袁崇焕的确如那些推荐他的大臣说的,有三个优点:不怕死,不爱钱,曾经打过。袁崇焕不但有过人的勇气和胆略,而且在运兵布阵、计谋策略上,也是个难得的高手。 崇祯皇帝在清理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后,把平定辽东的极大期望寄托在袁崇焕身上。公元1628年七月十四日,崇祯皇帝朱由俭专门召见袁崇焕,要听取袁崇焕关于平辽的方略。 袁崇焕说,具体的方略他已经写了奏本,如果皇上能给臣便宜行事之权,五年而辽东外患可平,全辽可复! 袁崇焕脱口而出,就给崇祯皇帝画了个大饼——只要用五年时间,辽东外患可平,全辽可复!袁崇焕用五年时间真的能做到全辽可复吗? 早在万历末年萨尔浒之战以后,明朝和后金的军事力量对比已经发生根本转变,明朝能够控阻后金的凶猛进攻已经很不容易,更不要说什么收复失地了。 当时在场的几位内阁辅臣听了袁崇焕飙出的大话,都欢欣鼓舞称赞他是肝胆实力不凡的奇男子。唯独兵科给事中许誉卿趁皇上暂退少憩之机,当面向袁崇焕请教五年平辽的韬略。 袁崇焕不假思索地抛出一句话——聊慰上意!许誉卿听了大惊失色,警告他说,皇上英明至极,你岂可浪对?到时按期责功,你怎么办? 听了许誉卿的警告,袁崇焕才意识到,刚才在崇祯皇帝面前,过于轻浮,失言了。也就是说,他自己现在才意识到大话飙得太快了。 可是话已经说出去了,更何况是对皇帝说的话,怎么可能收得回来?为了补救,袁崇焕等到崇祯皇帝休息完,再次回到殿中,赶紧用很多话给圆回来,这些话就是对刚才“五年复辽”的说法加以解释,并提出了许多苛刻的前提条件。 让袁崇焕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崇祯皇帝对他所提的这些苛刻条件一一答应,全部满足。 这就意味着袁崇焕已经把自己逼入了绝境,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明摆着,谁也没有办法五年就能平辽。过了五年,承诺没有兑现,他怎么向崇祯皇帝交代?这就为袁崇焕后面的死,埋下了祸根。 从崇祯皇帝清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的举动来看,他是非常英明的,非常有主见的,不允许任何人糊弄他。 “平定辽东”是崇祯皇帝寄予极大期望的重大目标之一。袁崇焕却以轻浮的浪对如此敷衍崇祯皇帝,随意给皇帝画了个大饼,袁崇焕最后被崇祯皇帝清算,丢了性命,他的死,还能算冤枉吗? 袁崇焕的案例警示我们,为人切莫轻浮,否则,很容易自己给自己挖坑。

0 阅读:89

评论列表

㢲戥

㢲戥

6
2025-07-31 19:31

是这种问题吗?夸海口还是其次,他擅杀毛文龙是什么情况?皇太极入关他在后面跟着是什么情况?跟到北京城下又想进城是什么情况?这怎么看都是汉奸行为。你杀毛文龙你能善好后也行,然后呢?逼反毛文龙手下,给清军送去红衣大炮和三个王。这是人干的事?

高拉特的寓言

高拉特的寓言

3
2025-08-01 01:30

梁启超在《明季第一重要人物袁崇焕传》中,对此事早有深刻的分析。第一、“五年平辽”的战略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名将之最上战略”。其核心为“以和为守,以守为战”,通过假意议和争取时间,同时加固关宁锦防线、屯田练兵。第二、具体方略是袁与崇祯单独秘密奏对的,其中甚至涉及“议和”这种极度敏感策略,许誉卿发问本就不太合适,袁当然不会将机密合盘托出,随便找个理由打发他罢了。以此得出袁轻浮的结论,实在是欲加之罪。

其真

其真

1
2025-07-31 15:10

皇太极第一次入关,其实已经犯了兵家大忌。可惜明朝廷从上到下浑浑噩噩。假如是彭德怀指挥明军,皇太极一人一马都回不去。

历史萌讯铺

历史萌讯铺

铺子开张,售卖历史萌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