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排放核水后,奇怪的事发生了:刚开始各国对其海鲜避之不及,如今2年过去,核水已污染很多海域,为何日本海鲜却不愁出口,大家也还在吃海鲜,难道日本另辟蹊径了?
就说日本的“地理洗白”操作。日本渔民把福岛附近捕捞的扇贝,偷偷运到墨西哥加工,贴上“墨西哥制造”的标签再卖到美国。
美国消费者一看产地是墨西哥,压根不会想到这扇贝是从太平洋对岸漂洋过海来的。这种把戏,让日本海鲜绕过了各国的放射性检测。
就像去年美国市场上突然多了好多“墨西哥产”扇贝,价格还比本地货便宜,后来才发现背后都是日本在捣鬼。
光靠改名换姓还不够,日本政府还花大价钱给自己买“安全认证”。他们赞助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出报告,一口咬定核污水“绝对安全”,还满世界宣传“处理水比自来水还干净”。
这招公关确实厉害,不少国家一看有国际机构背书,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仅如此,日本还把检测标准提高了好几倍,每个出口的海鲜都得经过层层检测铯、氚这些放射性物质。这套严格流程还真唬住了不少人,连咱们中国海关都同意恢复部分地区的进口,前提是必须附带日本官方的检测证明。
市场转移也是关键一招。以前日本海鲜有一半都卖给中国,咱们一禁运,他们立刻把目光转向东南亚。
泰国正大集团和日本企业合作,在曼谷开了几十家“日本鲜鱼店”,打着“丰洲直送”的旗号卖扇贝、金枪鱼。这些海鲜从日本捕捞后,最快3天就能摆上泰国货架。
另外,日本还在越南、墨西哥建了加工基地,把扇贝去壳、切片后再出口,把“日本制造”变成了“东南亚风味”。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4年日本对越南的扇贝出口量暴涨4倍,对泰国也翻了一番。
消费者这边也有点“好了伤疤忘了疼”。刚开始大家谈核色变,可时间一长,很多人觉得“吃一次两次也没事”。尤其是年轻人,看到寿司店又开始卖日本金枪鱼,早就把核污水的事儿抛到脑后。
有意思的是,日本海鲜降价促销这招特别管用。以前卖到中国的大规格扇贝,现在在美国市场便宜了三成,那些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立刻就心动了。2025年1月,日本扇贝对美出口量暴增129%,价格更是涨到历史新高。
咱们中国这边的政策调整也给了日本机会。2025年6月,海关总署宣布有条件恢复日本部分地区的海鲜进口,福岛等10个县还是不让进,但北海道、长崎这些地方的扇贝、鳕鱼又能进来了。
这背后是咱们自己的监测数据:非禁运区的海鲜连续18个月检测合格,香港也跟着放宽了限制。
不过这里面也有不少猫腻。日本虽然嘴上说“安全”,但他们自己心里也没底。北海道的扇贝养殖户为了满足美国市场的需求,拼命延长养殖周期,结果导致扇贝平均规格比三年前缩小了8%。
此外,有些中间商囤货居奇,把大规格扇贝价格炒到每公斤1万日元,比禁令前翻了一倍。这种畸形繁荣就是泡沫,说不定哪天就破了。
说到底,日本海鲜能“起死回生”,靠的就是“洗白、转移、降价、公关”这四招。
他们把海鲜换个马甲卖,花钱买认证,开拓新市场,再加上时间冲淡记忆,把一手烂牌打出了转机。
但咱们老百姓心里得有数:核污水排海是个长期问题,就算现在检测合格,谁也不敢保证十年、二十年后会不会出问题。吃海鲜的时候,多留个心眼总没错。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