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军事报道“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一大队”率先换装新型战机,飞越巴士海峡、对马海峡

环球视窗者 2025-07-31 10:59:45

央视军事报道“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一大队”率先换装新型战机,飞越巴士海峡、对马海峡,然而,美、日、韩三国集体哑巴了,没有任何发声,连半个字的评价都没有,令人震惊。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中国不再“路过”,而是主动揭牌:“我来了,而且你看不到。 根据现有资料显示,日本九州岛的 AN/SPY-1D 雷达波束扫过海峡上空,韩国济州岛的 "爱国者" 雷达在 S 波段持续警戒,美军部署在冲绳的 AN/TPY-2 雷达则把波束压得更低 —— 这片连接日本海与黄海的狭窄水道,被美日韩称为 "东亚空中警戒线",理论上,任何跨越这里的航空器都该在雷达屏幕上留下轨迹 但 2025 年央视军事频道披露的画面里,那架银灰色的歼 - 20 正贴着云层掠过海峡中线。机身上的吸波涂层在月光下泛着暗纹,菱形机头与倾斜双垂尾把雷达波折向了高空,内置弹舱的舱门边缘严丝合缝,连发动机尾喷口都做了锯齿状处理。此时,海峡两岸的雷达站屏幕上,只有一片均匀的雪花噪点 —— 这架战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RCS)已压减至 0.01 平方米级别,相当于一只飞鸟的回波强度。 在对马海峡的穿越行动中,歼 - 20 的飞行高度保持在 6000 米,恰好处于舰载雷达的 "超低空盲区" 与预警机的 "中高空探测间隙"。这个高度层的大气波导效应会扭曲雷达波传播路径,而歼 - 20 的 DSI 鼓包进气道能进一步散射迎面而来的雷达波,让波束能量在到达机身核心部件前就大幅衰减。 这场穿越本质上是一场雷达与隐身技术的 "代际对话"。当美日韩还在依赖上世纪 90 年代定型的雷达技术时,中国已构建起 "隐身战机 + 反隐身雷达 + 电子战" 的闭环体系 —— 这次穿越,更像是对这种体系优势的实战检验。 歼-20冲破的,不仅是海峡,更是西太战场的信息主导权。或许,下一次飞过去的,就不是一架战机怎么简单了

0 阅读:0
环球视窗者

环球视窗者

览尽环球事,洞见天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