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啥研究不出五代机?简单地说缺了三样东西!可三哥的脑子里除了一样什么都不缺! 一是缺钱,投入太少。 二是缺技术,得万国攒。 三是缺人才,没中坚力量。 先说钱,印度国防部批准的五代机研发项目预估成本1500亿印度卢比(约合126亿元人民币),和F35近350亿美元的研发成本比,投入太少,捉襟见肘。 1500亿印度卢比看似是个庞大的数字,可放在五代机研发这个烧钱的项目里,就显得杯水车薪。五代机研发涉及到众多高科技领域的投入,从前期的设计研发,到各种零部件的制造与测试,再到最后的整机调试,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 印度的投入有限,这必然导致在研发过程中不断面临预算吃紧的困境。比如在材料研发方面,由于资金不足,可能无法购买最先进的设备进行材料的模拟测试,从而影响到机身材料的性能优化。 技术上,印度无法生产先进涡扇发动机,得采购动力系统,外形设计和雷达吸波材料工艺也没经验,内置弹舱设计更是难题,只能万国攒机。 发动机就像是飞机的心脏,而印度连先进涡扇发动机都无法自主生产,这就好比人没有健康的心脏来支撑身体机能一样。采购国外的动力系统,不仅面临供应风险,还可能会在技术整合上出现兼容性问题。 外形设计方面,优秀的五代机外形既要考虑到飞行性能,又要兼顾雷达隐身性能,印度没有相关经验,设计出来的外形可能无法实现最优的空气动力学效果和隐身效果。雷达吸波材料工艺的空白,使得飞机的隐身能力大打折扣,在现代空战中这可是致命的缺陷。 内置弹舱的设计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综合考虑空间利用、弹射装置的可靠性以及与飞机整体结构的协调性等多个因素,印度在这方面毫无头绪,只能拼凑国外的技术,这就像是用不同的布料勉强缝制成一件衣服,整体性和稳定性必然难以保证。 人才方面,印度科研缺乏中坚力量,难以独立攻克五代机研发的重重技术难关。 人才的缺乏就如同大厦没有坚实的基石。印度的科研体系缺乏能够独当一面、攻克重重难关的中坚力量。 在五代机研发这种高精尖的项目中,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协同合作,从航空航天工程专家到材料科学家,从电子工程师到飞行测试工程师,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来推动。然而印度很难吸引和留住这样一批优秀的人才,导致在研发过程中缺乏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而言,印度在五代机研发的道路上,钱、技术、人才这三大短板就像三座大山横亘在面前。印度想要突破这重重困境,研发出五代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甚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能只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 尽管如此,在三哥的头脑中,印度什么都不缺! 在我们的头脑中三哥确实是啥都不缺,只缺了一样--心眼儿!
印度人嫌弃美国的大城市到处都是尿骚味一位印度网友去了一趟上海,回来之后就开始在
【10评论】【4点赞】
我是谁
啥都缺
黄尚乾 回复 07-31 18:34
最缺德
红绿灯
风洞都没有,如何攒五代机?
某人
印度空军那个将军说,印度虽然没有六代机,但有六代机的机组人员,我想大概是在梦里练过的
尘埃 回复 07-31 23:39
这个将军还是保守派啊,没说拥有十代机飞行员[滑稽笑]
li12345
人家六代机技术都有了[开怀大笑][开怀大笑][开怀大笑][开怀大笑]
qjiangjr
阿三二代半战机光辉研制了四十年,印军拒收。更何况是五代机!
欢欢
不要说印度研究不出什么五代机,凭阿三自己,二三代机都整不明白,那一样不是买来的,瞎搞了四十多年的光辉咋样啦,能飞起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