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一架访华贵宾专机被劫持,劫匪不仅公然要求邓公亲自谈判,还要将飞机开去台湾。邓公得知后勃然大怒,当即命令部队进入一级战备……
2019年12月12日,北京海淀区举办了一场离休干部宣讲会,主题为“初心——传承”。其中一位主讲人是一级英模、空军飞行员张景海,他曾被中央军委授予“反劫持英雄”称号。宣讲会上,他回忆了1982年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劫机事件。 这段历史因特殊的背景在当时被严格保密,直到37年后才首次公开。劫机发生时,乌干达军事代表团正在专机上。乌干达虽然是一个非洲小国,但在当时中国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非洲众多国家与中国建交,而乌干达是其中的“铁杆兄弟”。 张景海讲述的事件发生在1982年7月,当时乌干达军事代表团正在访华,正值上海飞往北京的专机上突发劫机。这架专机本是解放军的飞机,机组安保严密,原本不可能发生此类事件。然而劫机者竟是机组内的一名警卫人员——郑延武。他的另一重身份是中南海保镖。 郑延武为何走上劫机的道路?起因是他被岳父举报生活作风有问题,并因此受到总政的严厉处分。这件事让郑延武心生怨恨,萌生叛逃投敌的念头。他计划挟持专机飞往台湾,以求获得投敌后的“美好前程”。他在机上用武器威胁张景海等人,要求飞机飞往台湾桃园机场。 面对突如其来的威胁,张景海和机组成员沉着冷静。他们配合行动,在紧张对峙中成功制服郑延武,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恶化。这次行动不仅维护了机上人员的安全,也保护了国家的外交形象。
1982年7月30日上午10点03分,中南海紫光阁内一片肃穆。邓小平正在批阅文件,秘书匆匆走进,递上一份来自空军指挥部的紧急报告。报告显示,一架载有乌干达高级代表团的专机在飞往北京途中被劫持,劫机者声称要驾机飞往台湾,并提出要与邓公直接谈判的要求。 消息传来的瞬间,邓公放下手中的文件,立即拿起电话,下达了军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的命令。这个突发事件不仅关系到国家安全,更牵涉到中国与非洲友好邦交的重要关系。 七十年代末期,中国正致力于发展对非关系。作为东非重要国家之一的乌干达,此次派出的是一支规格极高的代表团。代表团成员中不仅包括乌干达政府高级官员,还有军方要员。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参加即将在北京举行的八一建军节庆典活动。 为了确保这次重要外交活动的顺利进行,中国空军特意调派了最先进的"子爵"专机执行任务。这架编号为50258的专机,是当时中国空军最值得信赖的空中座驾之一,装备有最先进的通讯系统和安全设施,曾多次圆满完成重要外交飞行任务。 执行这次任务的机组成员都是精挑细选的精英。机长兰丁寿和副驾驶张景海都是空军航空兵中的佼佼者,各自都有着上万小时的安全飞行记录。机械师庄永春在发动机维护方面有着独到的技术专长,领航员刘铁军和领航长王贵峰也都是空军航空兵中的技术骨干。年轻的空中乘务员郭灵虽然年龄最小,但其专业素养和应变能力在历次任务中都得到了充分肯定。 1988年蒋经国逝世后,李登辉继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和国民党主席。上任后不久,他推行的一些政策使台湾一度成为“劫机天堂”,引发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劫机事件。李登辉曾指示:“人机分离,‘反共’义士留下。”这一政策吸引了不少大陆劫机者,认为逃至台湾后既有优待,还能避免遣返。
1993年,大陆民航迎来了劫机事件的高峰。这一年共发生21起劫机,其中10起成功劫持飞机至台湾。许多劫机者并非职业罪犯,而是对生活不满、负债累累或希望借此逃避国内法律制裁的普通人。台湾方面对劫机犯的优待政策,间接助长了这股风潮。1993年12月28日,罗昌华将雷管藏匿于掏空的电池中,躲过安检后与妻子、儿子劫持福建航空公司从赣州飞往厦门的航班,将飞机迫降于台湾桃园机场,罗昌华最终被判处9年有期徒刑。 早期劫机潮的后果极为严重,1990年,厦门航空8301次航班因劫机犯干扰飞行员操作,在广州白云机场发生空难,导致128人遇难,三架飞机报废。这场事故成为中国最严重的空难,也震惊了两岸。此后,两岸在劫机问题上的态度发生转变,双方逐渐遵守国际反劫机公约,对劫机犯采取严厉制裁。台湾方面在逮捕劫机犯后审判并安排服刑期满遣返,而大陆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劫机犯则果断判处死刑。 台湾方面长期未遵守1990年两岸签署的《金门协议》,劫机犯未被及时遣返。直到1997年,一起逆向劫机事件改变了局面。这一年,台湾远东航空的一架航班被刘善忠劫持至厦门。这次事件后,大陆方面率先将刘善忠遣返回台,此举促使台湾方面重新审视劫机问题。1999年,台湾方面联合警方组织了一次“劫机犯遣返转机”,将9名劫机犯移交大陆。然而就在遣返过程中,劫机犯又试图劫持飞机。 通过一系列严厉措施和合作,劫机潮终于得以平息。两岸逐渐形成默契,在劫机问题上不再纠缠政治敏感,而是以务实的态度共同维护航运安全。劫机事件的终结,标志着两岸在航空安全合作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