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印度陆军准备采购多达3000套车载迫击炮系统,以加强中印边境地区的快速反应火力,并提高印度国防技术的自力更生水平。
这个装备数量看上去相当可观,但是我们进一步分析的话,就会发现印度陆军实际相当于给自己挖了大坑,而且不止一个。
据比利时陆军识别网站称,印度媒体最近声称该国陆军正在研究大批采购大约3000套车载迫击炮系统的方案,以扩大能够快速反应的支援火力。印度媒体还特别指出,订购如此大批量的快速火炮系统正是为了部署在中印边境地区,以弥补印军支援火力的不足。
这款车载迫击炮系统基于马辛德拉公司的4x4轮式底盘,集成了从西班牙引进的“阿拉克兰”81毫米自动迫击炮。该炮配有电动升降机,通过移动炮座可将迫击炮置放于车后地面,据能够在崎岖的岩石地形上射击,最大射程为6-7.5公里。从设计上看,这款81毫米车载迫击炮灵活性和机动性很好,比较适合于山区作战。
据了解,印度陆军在2023-2024年间已经开始小批量装备这款车载迫击炮,数量大约50辆左右,主要交付给东北地区和喜马拉雅前线的部队。此外,马辛德拉公司还提供了由轻型装甲卡车组成的支援运输车队,作为配套产品。
客观来看,印度这款81毫米车载迫击炮的火炮布置非常特别,并不是从车内直接射击,而是要将迫击炮向移放到车后,然后再由4-5名车/炮组成员进行射击操作。很明显,这种设计与其他国家新一代自行火炮截然不同,后者往往采用车内直接射击,甚至采用后膛炮管和全自动装弹,操作人员也相对较少(例如PLL05式120毫米自行迫榴炮需4人、PCP001式82毫米车载速射迫击炮仅需要2人)。
不过,考虑到印度陆军采用这款车载迫击炮,主要用于支援山地步兵和快速巡逻队,并非作为机械化部队的装备,再加上印军不缺乏人力,这种“非自动化”设计也算是合理。
但是如果从作战体系和后勤补给角度看,印度陆军为山地部队大量装备这种火炮,却像是给自己挖了好几个大坑。
首先,从作战体系角度看,81毫米迫击炮更适合低海拔山地(毕竟是西班牙研发的),而不是高海拔山地,不仅威力和射程不足,而且没有直瞄打击能力。尤其是在高山和峡谷林立的地方,能向对面山地直瞄射击是很重要的性能,否则实战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尴尬情况。
相比之下,中国120毫米自行迫击榴弹炮威力更大,射程更远(10公里以上),而且能够直瞄射击,打击灵活性高得多。
印度这款81毫米车载迫击炮虽然号称能换为120毫米,但是射程也仅能提高到7-8公里,同样也不能直瞄射击,而且印度国产4X4轮式底盘相对简陋,载重能力受到限制,载弹量和机动性也会大大下降。
其次,印度山地部队目前仅装备有几十门榴弹炮,远程支援火力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印军却将新增装备的重点放在迫击炮方面,而且数量一下子就是3000门,远近支援火力的不平衡将严重加剧。从配置需求看,印军似乎更应该多装备车载榴弹炮和自行迫击榴弹炮。
从后勤补给角度看,印度山地部队一下子搞来3000门车载迫击炮,也是一个荒诞现象。事实上,加强前线部队的火力支援强度,几十万发炮弹的投送能力可能就够了,这也只需要搭配几百门火炮。单纯增加了10倍火炮数量,反而需要配套安排好几倍不需要的炮弹储备,还要加上额外的燃料补给,反而会造成后勤的灾难。
简单来说,印度陆军盲目装备大量的车载迫击炮,不仅是买了不必需要的能力,也是买了不必需要的数量。(作者:陶慕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