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军事专家推算,美俄一旦开战,全球可能死亡50亿人。但如果战争发生在中美之间,情况又会如何?我国防护专家钱七虎院士的回答很干脆:中国有多种防御手段,我们不怕。 钱七虎院士这话确实没说错。他花了一辈子给咱挖地洞,太行山里的地下工事,那石头墙厚得能扛钻地弹。当年美国搞了个 “炸弹之母”,号称能钻地 60 米,结果咱的地下工事直接把它当炮仗听个响。工事里的通风系统还能正常送风,连杯茶都没晃荡。 再说了,东风 - 41 那可不是吃素的。这款洲际导弹射程达 1.2 万至 1.4 万公里,可携带 10 枚分导式核弹头,并配备突防装置,专门突破敌方反导系统。其机动发射能力和精准打击技术,让任何防御体系都难以完全拦截。 反导这块咱也不含糊。我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已进行六次试验,成功率 100%。该系统能在大气层外拦截来袭弹道导弹,对分导式多弹头和高超声速武器也有应对能力。红旗 - 9B 等防空系统则构成了末段防御网,进一步提升了整体反导能力。 从国防战略来看,我国始终坚持积极防御政策,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地下防御工程不仅用于军事设施,还与民用设施相结合,如地铁、地下商业空间等,形成了平战结合的防护体系。这种布局既保障了战时生存能力,又提升了平时的城市安全。 然而,战争的代价是任何人都无法承受的。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一旦爆发冲突,将对世界造成灾难性影响。国外军事专家推算,美俄开战可能导致全球 50 亿人死亡,而中美冲突的后果只会更严重。两国经济深度融合,产业链相互依存,战争将导致全球经济崩溃,引发人道主义危机。 国际关系中,威慑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战争。中国的防御能力不是为了主动攻击,而是为了确保自身安全和地区稳定。正如钱七虎院士所说:“我们的防护工程不仅能防当代的,也能防未来可能的敌战略武器打击。” 这种能力为和平提供了坚实保障。 但和平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中美之间存在竞争,但更有合作的空间。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经济复苏等全球性问题上,两国合作的必要性远超对抗。历史经验表明,冲突只会带来损失,对话与合作才是共赢之道。 当前,全球格局复杂多变,危机管控和战略沟通尤为重要。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歧,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正如国防部多次强调的,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这种底气,来自于强大的国防实力,更来自于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最后,在核武器阴影下,人类是否真的能承受一场大国战争?当防御技术不断进步,进攻与防御的平衡如何维持?这不仅是军事问题,更是全人类面临的生存课题。
国外军事专家推算,美俄一旦开战,全球可能死亡50亿人。但如果战争发生在中美之间,
环球事件话角
2025-07-31 04:10: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