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森统治柬埔寨38年,给穷人带来了什么样的生活? 在亚洲政坛,洪森这个名字几乎就是柬埔寨的同义词,从1985年到2023年,这位政坛“常青树”手握大权长达38年,见证了这个国家从战火废墟中蹒跚起步。 经济确实有了起色,公路桥梁也修了不少。官方数据听起来更是漂亮:世界银行报告称,柬埔寨的贫困率从2007年的47.8%降至2014年的13.5%,意味着约两百万人脱贫。 这似乎是一个国家复兴的完美剧本,可数字背后,一个尖锐的问题挥之不去:在服装、旅游和建筑业带动的这片表面繁荣之下,那些生活在农村和城市贫民窟里的普通人,他们的命运真的被改变了吗? 洪森的发家史本身就是一部传奇,他1952年生于磅湛省的农民家庭,据说有广东移民血脉。13岁到金边寺庙借宿求学,1970年内战爆发后投身红色高棉,一路干到团级干部,却在1975年攻打金边时丢了左眼。 两年后,红色高棉内部清洗的屠刀挥起,他审时度势逃往越南。谁知这步棋走对了。1979年,他随越南军队打了回来,推翻旧主,从此平步青云。 1985年,年仅33岁的洪森当上总理,开启了漫长的铁腕统治。即便在1993年联合国的选举中输给了奉辛比克党,他硬是凭着政治手腕,和对手拉那烈搞起了联合政府。 权力分享只是暂时的,1997年一场政变,他便将拉那烈彻底踢出局,把所有权力都攥回了自己手里。 在他治下,柬埔寨经济的确从一片狼藉中缓了过来,大量外资涌入,私有化政策推行,湄公河上那座2200米长的大桥,正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 财富分配的巨大失衡,却让这些宏观成就显得有些苍白。2019年的数据显示,最富有的10%人口,拿走了全国44.2%的收入,而最贫困的50%民众,只能分到可怜的17.6%。 金边的街头,一边是呼啸而过的豪车,另一边却是弯腰在垃圾堆里讨生活的穷人。这种对比,每天都在上演。 对于占全国人口八成的农民来说,生活更是挣扎。他们种的水稻全看天吃饭,收成常常少得可怜,好不容易有点收成,又被中间商层层压价,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 政府修的路桥,好处大多流向了城市和商人,对他们的生活改善微乎其微。很多人仍住在漏雨的草棚或铁皮屋里,水电都是奢望。村里的诊所形同虚设,一场大病就得跑几十公里去镇上,高昂的费用足以压垮一个家庭。 教育更是奢谈,缺老师、缺课本是常态,孩子们早早辍学回家干活,贫穷就这样代代相传。2020年新冠疫情一来,服装厂和旅游业停摆,大批失业者返乡,更是让农村的困境雪上加霜,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超过46万人因此重返贫困。 而横亘在穷人面前最大的坎,是无孔不入的腐败。洪森政府不是没搞过扶贫项目,比如旨在提供免费医疗的“健康公平基金”,可这些钱和物资,经过层层盘剥,真正能到穷人手里的寥寥无几。透明国际的报告常年将柬埔寨列为腐败重灾区,政府内部贪腐成风。 那些惠民基建工程,也常常是官商勾结的提款机,虚报成本、偷工减料,项目质量堪忧,国家背上沉重外债,穷人却没享受到多少实惠。甚至在基层,救济的大米都得塞红包才能领到,这日子看不到头。 这三十多年的发展,究竟是柬埔寨的成功,还是一个关于贫困与权力的悖论?它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却似乎把更多无力反抗的底层民众,留在了结构性的贫困之中。对他们而言,好日子,或许还远得很。 有的网友认为“这么小的国家应该很好管理并且会发达怎么变成现在这破败不堪?” 除此之外还有网友觉“,起码现在他们国家还是稳定的,你敢说换了另外一个领导人来管理就一定比现在的局面好?”
洪森统治柬埔寨38年,给穷人带来了什么样的生活? 在亚洲政坛,洪森这个名字几乎就
军机Talk
2025-07-31 03:23:2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