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夏季攻势似乎已经失败了,因为乌克兰军队近期的打击,针对性非常强! 俄罗斯最初的剧本写得不可谓不宏大,他们计划集结高达130万人的作战力量,从哈尔科夫到扎波罗热,用一场从夏到秋的连续进攻彻底锁定胜局。 可现实却很骨感,到了七月中旬,库皮扬斯克、红军村、恰索夫亚尔这些战略要地,依然牢牢攥在乌克兰人手里。 莫斯科宣称的打击力度在加大,但战场上始终不见战役级别的总攻,俄军的节奏反而不紧不慢,与大规模进攻的印象相去甚远。 一方面,乌克兰军队的打法越来越精准,无人机专挑俄军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铁路线下手。更狠的是,连俄罗斯境内的罗斯托夫州萨尔斯科火车站也没能幸免,一列军火专列被炸得火光冲天。 另一方面,俄军自身的战术也显得有些过时,他们依然迷信“火力洗地配合步兵冲锋”的老一套,这种打法在面对乌克兰精心构筑的“梯次防御网络”时,显得力不从心。 就拿红军村来说,俄军即便用上了“旋风”火箭炮和“匕首”导弹,乌克兰也能靠英国的“天穹”电子战系统和德国的IRIS-T防空导弹,硬是拦下了超过七成的精确打击。 更何况,俄军的兵力也捉襟见肘,打了三年多,损失了数十万人,剩下的兵力既要守卫本土,又要稳住新占领区,压力巨大。 虽然朝鲜答应派兵支援,但这些人过来还得培训适应两三个月,远水解不了近渴,俄军还是低估了乌克兰的抵抗意志和西方立场转变的速度,导致战略判断失误。在重重阻力下,他们不得不调整目标,从攻城略地转向更稳妥的消耗战,试图把乌克兰拖垮。 有意思的是,就在俄军攻势受挫的同时,乌克兰自己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至暗时刻”,一度被内外交困的危机推向崩溃边缘。 经济上,除了军工,其他产业几乎全面停摆。电力短缺日益严重,工业生产大面积中断,居民区一天停电六到八小时都是家常便饭。 到2025年7月,全国近88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军事上,官方号称的八十万大军,能拉出来打的机动部队寥寥无几。打了1250多天的高强度战争,前线士兵疲惫不堪,甚至出现了整支连队因过度疲劳而集体投降的罕见情况。 更要命的是,深入骨髓的腐败正在掏空这个国家。征兵系统里,富人花钱就能逃兵役,穷人却被强制送上战场;后方权贵则趁着战时大发国难财,垄断军需供应。这种赤裸裸的不公,几乎要将整个国家的共识撕得粉碎。 雪上加霜的是,国际援助也一度亮起红灯。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对乌援助从“敞开供应”变为“按需分配”,情报共享也明显收缩。 欧洲盟友同样力不从心,德国能源紧张,军工生产跟不上;法国则苦于人力不足。2025年5月,一份报告显示,乌克兰获得的军援比前一年暴跌了六成。 转机来得猝不及防。西方国家猛然惊醒,乌克兰一旦崩盘,涌向欧洲的难民潮将是无法承受的噩梦。正是这份现实的恐惧,而非单纯的道义,促使他们迅速调转了船头。 2025年7月10日,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历史性通话,成了战局的转折点。美国批准向欧洲盟国提供百亿美元武器,再由欧洲转交给乌克兰,巧妙地绕开了政治障碍。 战术上,乌克兰也从被动防守转向了更具攻击性的消耗战,他们用北约的电子战设备干扰俄军无人机侦察,用新一代智能火炮精准打击俄军后勤。 乌克兰海军甚至组建了一支无人艇特战部队,在黑海和亚速海用“狼群”战术袭击俄国军舰,逼得俄黑海舰队主力不得不龟缩到新罗西斯克港。这些创新的打法,正在有效抵消俄军在正面战场的传统优势。 这场冲突,早已不是一场简单的军事行动,而是一场多维度的持久对抗。俄罗斯的夏季攻势受挫,被迫转入消耗战,但他们面临着兵力、制裁和盟友支援到位慢的多重挑战。 而乌克兰,在经历了几乎崩溃的“至暗时刻”后,凭借民族韧性、关键的外部援助和战术创新,竟意外地稳住了阵脚,甚至重塑了战场态势。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场比拼耐力、适应力和资源的残酷游戏中,双方都在不断调整自己的牌路,这场战争最终将以何种方式收场? 有的网友认为“乌军的胜利都体现在网上,对要地的接连丢失,在换俘,交换战死士兵数量上的巨大差异,那是绝口不提。” 除此之外还有网友觉“铁路公路水路被乌军切断,补给无法进行,粮草被乌军切断能支撑多久?”
俄罗斯夏季攻势似乎已经失败了,因为乌克兰军队近期的打击,针对性非常强! 俄罗斯最
军机Talk
2025-07-31 03:09: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