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许世友要求163师师长边贵祥放了越南1000多俘虏。不料,边贵祥竟然

寰宇烽火 2025-07-31 02:34:41

1979年,许世友要求163师师长边贵祥放了越南1000多俘虏。不料,边贵祥竟然直接拒绝:“撤职也好,坐牢也好,但是释放俘虏这件事,没门!” 1979年初春中越边境炮火连天,就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接近尾声时,一份军令送到了前线王牌“老虎师”师长边贵祥的手中,东线总指挥许世友命令他:立即释放俘获的一千多名越军战俘。 这道命令本意是为战后谈判释放善意,符合国际惯例,可谁知这位身经百战的师长看罢,竟当着众人的面把命令顶了回去,话说的斩钉截铁:“撤职也好,坐牢也好,释放俘虏,没门!” 一句话,满场皆惊,一个前线师长,为何敢公然顶撞总指挥?要说边贵祥这脾气,还真不是一天养成的。 1944年,16岁的河北小伙边贵祥看不惯团丁在家乡横行霸道,一怒之下动了手,从此只能离家参军,在抗日战场上,他打起仗来不要命,战友们都叫他“边疯子”。 一次拼刺刀,他一个排长冲在最前,硬是顶着三个鬼子打,激战中炮弹片炸飞了他的左眼,眼球都挂在了眼眶外,他却干脆把伤眼甩掉,提着枪继续冲杀,虽然左眼废了,但也换来一个“战斗英雄”的称号。 1948年隆化攻坚战,他抱着炸药包一次次冲向敌人的碉堡,脑袋中弹昏死过去,与死神擦肩而过,也正是在那场战斗中,他与董存瑞并肩作战,自己也再次成为全军闻名的英雄。 不过要说对他1979年抗命影响最大的,还得是他在越南当军事顾问的两年经历,当时他被派往越南,手把手教越南人如何对抗美军,这两年里他把越南的地形、越军的战术和人员性格摸得一清二楚,他深知这支军队在学习了中国的战术后,也染上了一种独特的狡猾与坚韧。 谁知昔日的“同志加兄弟”,转眼就翻了脸,开始在中越边境不断挑衅,忍无可忍之下,我国决定出兵反击,而边贵祥这个再熟悉越南不过的老将,带着他一手打造的王牌163师,又回到了这片土地。 战争一开打,163师便如猛虎下山,接连攻克同登、谅山等战略要地,越军对他恨之入骨,不仅在广播里天天喊着要活捉他,给他起了个“边瞎子”的外号,甚至悬赏三万美元要他的人头,可这些都挡不住163师的攻势,此役163师歼敌5861人,创下参战部队的最高纪录。 边贵祥看到的那些越军战俘,眼里更多也是仇恨与不服,这一切都让他觉得,跟这帮人“人道主义”,说啥都可能有点一厢情愿。 所以当许世友释放战俘的命令传来时,边贵祥的反应才会如此激烈,在他看来,这不是什么政治姿态问题,而是纯粹的军事问题。 他当即召开参谋会议,态度十分明确:“这些越南兵,前一秒放了,后一秒就能捡起枪从背后打我们,他们熟悉我军的布防,放回去就是泄露军情!” 之后他更加强调的说:“我们多少战友牺牲在他们手上?现在放了他们,怎么对得起牺牲的兄弟?” 参谋们都劝他谨慎,可边贵祥心意已决,甚至直接以“部队遭遇突发情况”为由,拒不执行命令,许世友司令员得知后怒不可遏,但冷静下来,结合前线的复杂情况,最终还是默许了边贵祥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最终,边贵祥也一直扣着这批战俘,直到大部队安全撤回国境线内,才在边境线上将他们释放,有意思的是,在两方交换俘虏时,一些越军战俘甚至表示不愿回国,还想继续留在我国。 边贵祥的“抗命”,看似违背了纪律,但实则是将军在前线最真实的判断,它源于他对敌人的深刻洞察,更源于他对麾下士兵生命的极致负责,战争结束后,他继续在军中服役,为祖国建设发展效力。 现在回看这段历史,我们或许可以理解,其实有时候真正的忠诚,不是对命令的盲从,而是对最终胜利和同胞生命的绝对负责,永远要记住“人心隔肚皮”的道理,尤其是在战场上更要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自觉”。 【信源】澎湃新闻|《【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缅怀香河革命烈士——边贵祥》

0 阅读:127
寰宇烽火

寰宇烽火

展示全球航空动态,分享全球最新防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