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抵达北京的通报中,去掉了 “欢迎” 两个字,而是称作:通过中欧共同协商。最绝的是东大安排了用摆渡车去接冯德莱恩。当冯德莱恩知道来接自己的是摆渡车后,脸上露出尴尬的表情。或许因为她知道,东大这是在告诉他:看不清形势,立场不坚定,左右摇摆来了也白来,什么也谈不成!摆渡车就适合摇摆不定的人!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以前外国领导人访华,咱们官方通报常用“欢迎”,透着热情和主动。 这次改成“共同协商”,一词之差,态度却大不相同,这说明咱们对欧盟的立场有了新判断。 最近欧盟在对华政策上摇摆不定,一边想和中国合作捞经济好处,一边又跟着美国在人权、新疆、香港等问题上指手画脚。 比如6月30日,欧盟对外行动署发言人就香港国安法说三道四,中国驻欧盟使团立马驳斥,强调香港事务纯属内政。 这种情况下,咱们把“欢迎”改成“共同协商”,就是告诉欧盟:合作可以,但得拿出诚意,别想着一边占中国便宜,一边损害中国利益。 而且咱国家作为礼仪之邦,外交接待规格向来有讲究,但机场摆渡车这玩意,一般都没什么特殊待遇,十个人都能坐,也方便统一调度。 这次用在接待冯德莱恩上,就有了特殊意味。 欧盟近年来在中美之间摇摆,在贸易、科技等领域搞双重标准。 比如7月23日,欧盟一边筹备冯德莱恩访华,一边将中国企业列入对俄制裁名单,这种“吃饭砸锅”的行为,让中方很不满。 用摆渡车接她,就是暗示欧盟:立场不坚定,左右摇摆,来了也谈不出成果。 就像冯德莱恩这次访华,提出三个条件,中国一个都没答应,行程还被压缩成一天,最后空手而归。 冯德莱恩来华前,欧盟的不友好言论就已经满天飞了。 除了涉港声明,6月13日的中欧人权对话中,欧盟又老调重弹,指责中国新疆、西藏等地的人权状况,中方当场反驳,指出欧盟自身存在种族歧视、警察暴力等严重人权问题。 更过分的是,欧盟还在经贸问题上施压,比如以“强迫劳动”为由,推动《禁止强迫劳动法案》,试图限制中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 这些行为,都是对中欧合作的破坏。 咱们用行为回应欧盟的态度,是想让国际社会明白一个道理:合作是双向的,得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中国向来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但绝不容忍任何干涉内政、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 就像这次冯德莱恩访华,中方既保持了基本礼仪,又通过措辞和接待安排传递了明确信号。 这不是小气,而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必要手段。 现在国际形势复杂,中欧关系也面临挑战,欧盟若想和中国合作,就得摒弃冷战思维,停止双重标准,真正把中国当成平等伙伴。 否则就算来了,也只能坐摆渡车,谈不出实质成果。 咱们中国有句老话:“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对待欧盟,咱们的态度很明确:合作大门敞开,但得守规矩,讲诚信。 只有这样,中欧关系才能行稳致远,造福双方人民。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美国人非常惊讶,冯德莱恩开出的三个条件,中国一个也没答应。冯德莱恩刚刚从我国离开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