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的手下吕巽把弟弟吕安的妻子灌醉后玷污。事后,吕巽还诬告弟弟不孝,将其送进了

国际大碗说 2025-07-30 21:50:45

司马昭的手下吕巽把弟弟吕安的妻子灌醉后玷污。事后,吕巽还诬告弟弟不孝,将其送进了大牢。名士嵇康到官府为吕安申冤也被逮捕,不久后,司马昭竟然下令将吕安和嵇康处斩。 吕巽与吕安兄弟出身东平吕氏,其父吕昭曾官至镇北将军,在曹魏军中有一定声望。兄弟二人早年皆以才学闻名,尤其吕安,与嵇康、向秀等名士过从甚密,常跨千里驾车拜访嵇康,留下 “千里命驾” 的典故。 吕安每次造访嵇康,即便主人不在,也会在门上题字而去,这种率性而为的交往,不掺杂任何的功利性。 改变这对兄弟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吕巽担任司马昭长史期间。当时吕安外放外地为官,将妻子徐氏留在洛阳家中。 吕巽素有好色之名,竟趁徐氏独居时,设计将其灌醉玷污。事发后徐氏羞愤欲绝,吕安得知真相后怒火中烧,当即就要提剑斩杀兄长。 此时的吕巽却展现出政客的阴狠 , 他深知吕安性情刚烈,必然不会善罢甘休,索性抢先一步向司马昭诬告吕安 “挝母不孝”。这一罪名在当时可是很严重的,更何况举报者是亲生兄长,证词的可信度被无限放大。吕安猝不及防之下被收押入狱,从受害者瞬间沦为阶下囚。 嵇康为何会卷入这场家庭纠纷?作为 “竹林七贤” 之一,他与吕安的交情早已超越普通朋友。当嵇康从河东游学归来,听闻吕安蒙冤入狱的消息,当即决定前往洛阳为其辩冤。 嵇康这位精通玄学的名士或许没意识到,他踏入的不仅是司法衙门,更是司马昭精心布置的陷阱。 嵇康早已因拒绝出仕司马氏集团,成为当权者的眼中钉。嵇康曾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公开宣称 “非汤武而薄周孔”,这种对司马氏篡权的质疑,无疑让司马昭起了杀心。 嵇康给吕安的辩护文章成为传世名篇,他不仅列举吕安历年孝行反驳诬告,更直指吕巽 “包藏祸心,造此谮罔”。 嵇康在文章痛斥吕巽 “阴自阻疑,密为不轨”,并宣布与这位曾有旧交的官员彻底断绝关系。这种不留情面的揭露,让吕巽颜面扫地,更让背后的司马昭集团感到难堪。 口不择言的嵇康,在辩护中无意间提及吕安曾因 “言论放荡” 被流放的往事。这本是为证明吕安性情耿直、得罪权贵,却被司隶校尉钟会抓住把柄。 钟会早年曾带自己的文集拜访嵇康,却遭冷遇,一直怀恨在心。此时他趁机向司马昭进言:“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钟会的谗言击中司马昭的心病, 对于篡权者而言,具有号召力的反对派远比战场上的敌人更危险。 司马昭集团对嵇康的忌惮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作为曹操曾孙女婿,嵇康的婚姻关系本身就带有曹魏宗室色彩。 嵇康在士大夫群体中拥有巨大影响力,当他入狱的消息传开,上千太学生联名上书,不仅要求释放嵇康,更请求让他到太学担任教授。 这场声势浩大的请愿反而加速了嵇康的死亡,太学生的请愿暴露了嵇康潜在的“动员能力”,这让司马昭确信必须除掉这个‘潜在危险’。” 政 按照《魏律》,“不孝” 罪虽重,但兄弟相证需核实其他证据,而嵇康的辩护本可作为重要反证。但司马昭直接下令,以 “言论放荡,害时乱教” 的罪名定罪。这种罪名的模糊性,恰恰说明诛杀嵇康的本质是清算。 景元三年冬,嵇康与吕安同赴东市刑场,上千太学生齐声请愿要拜嵇康为师,却被铁甲武士用长戟拦在百步之外。 嵇康在临刑前,索来一把古琴。《广陵散》的旋律在刑场上空回荡,时而金戈铁马,时而孤鸿哀鸣。 曲终的最后一个泛音消散时,嵇康轻叹 “《广陵散》于今绝矣”,随即引颈就戮。 嵇康选择弹奏《广陵散》有着深刻寓意。这首曲子讲述聂政刺韩王的故事,本身就充满反抗强权的精神。 《广陵散》曲式结构复杂,包含 “刺韩”“冲冠”“发怒” 等段落,嵇康在刑场上演奏此曲,无疑是对司马昭集团的最后抗议。 唐代诗人李白曾写诗感叹:“嵇康不得死,卧龙应有期”,将嵇康之死与诸葛亮未竟之业相提并论,足见其历史分量。#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0 阅读:0
国际大碗说

国际大碗说

纵横国际间,探秘全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