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伏弟魔”2022年,安徽一位33岁的女子卖烧饼,凌晨4点半起床,忙到晚上11点,一天能卖3000张,辛苦坚持了12年,结果她却把赚来的钱全给了弟弟买房买车,连烧饼店也过户给了弟弟。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阜阳太和县汽车站附近有家烧饼铺,店主潘美芳今年35岁,每天凌晨4点开始准备当天的3000张烧饼。 潘美芳是太和县农村人,初中毕业后到浙江温州打工,在快餐店后厨学会了做烧饼。2010年她用8000元积蓄回乡创业,在汽车站附近租了个铁皮棚开始卖烧饼。 起初生意一般,每天只能卖200张左右。她的梅干菜烧饼定价2元一个,主要顾客是附近的农民工和过路人。经过几年经营,烧饼铺逐渐有了固定客源。 2018年,潘美芳的父亲被诊断为肝癌晚期。她带着父亲到合肥、南京等地求医,最终父亲还是去世了。治病花费了家里大部分积蓄。 父亲去世后,19岁的弟弟潘志强辍学到工地打工。潘美芳看到弟弟在工地的辛苦,决定让他回来学做烧饼。2019年开始,潘志强跟着姐姐学手艺。 2021年潘志强准备结婚,潘美芳在太和县新城国际小区给弟弟买了一套128平方米的房子,还买了一辆大众朗逸作为婚车。购房购车的钱来自她多年经营烧饼铺的积蓄。 同年,潘美芳将烧饼铺的工商登记证经营者改为弟弟的名字。她自己搬到店铺后面的储物间居住,把经营权交给了弟弟夫妇。 这件事被人拍成短视频发到网上后引发讨论,有人认为她过度帮助弟弟,也有人理解她的选择。潘美芳在接受阜阳新闻网采访时表示,家人比钱更重要。 2022年,潘志强夫妇在太和县人民医院对面开了分店。据《皖北晨刊》报道,他们每天向医护人员免费提供200张烧饼。 如今潘家的烧饼铺有了“潘记”的招牌。潘志强开始在抖音上直播制作烧饼的过程,吸引了不少关注。潘美芳依然每天在店里帮忙,主要负责调馅料。 太和县妇联在2023年授予潘美芳“最美巾帼创业者”称号,表彰她带动20多名农村妇女就业。据《阜阳日报》报道,太和县餐饮协会的数据显示,全县约三分之一的烧饼店经营者曾在潘家店里学过手艺。 潘志强在接受《阜阳日报》采访时说,姐姐把店铺给了他,实际上是把自己的人生都给了他。他表示会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通过做烧饼改善生活。 目前,潘家烧饼铺每天营业额约6000元,除去成本和人工,月净利润在2万元左右。潘志强计划在太和县再开两家分店,并考虑注册商标,将“潘记烧饼”做成连锁品牌。 潘美芳说她现在最大的心愿是看着侄女健康长大,将来如果侄女愿意,也可以学这门手艺。她认为做烧饼虽然辛苦,但能养家糊口,是个实在的营生。 从一个铁皮棚到两家店铺,从个人创业到带动就业,潘美芳用14年时间不仅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也帮助了更多人。在太和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学做烧饼找到了谋生之路。
浙江一女子逛超市,在结账的时嫌排队麻烦,就去自助机扫码付钱,可在女子付完钱准备走
【52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