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在太原起兵前夕,秘密派人召当时还在长安女儿平阳公主、女婿柴绍。柴绍对公主说:"两个人一起走会引起怀疑,而你一人在长安也不安全,该怎么办?" 柴绍出身北周-隋代将门,祖父为高官,父亲护卫太子并获爵位,因此柴绍自幼通晓军事。平阳公主是李渊第三女,年少时在太原父亲身边,耳濡目染军政事务,善于分析形势,对军务颇有见识。 公元617年四月,李渊决定在太原反抗隋朝,秘密通知柴绍夫妇,要求柴绍立即前来。当时长安被隋炀帝亲信控制,城内戒备森严,平阳公主处境尤其危险。柴绍陷入两难:一起走目标太大易暴露;单独走又担心妻子安全。平阳公主果断说:“你赶紧走!我自有办法脱身,府中多有忠仆,可助我藏匿行踪或传递消息,别管我。” 柴绍当晚就秘密离开长安,仅携二名可靠家僮,改换装扮走小路向太原赶路,途中昼伏夜出,七次避过巡查。 柴绍离开后,平阳公主立刻行动起来。她没躲藏,反而回到鄠县李家庄园,卖家产换钱招募人马。当地官府派兵来抓她,她以庄园为据点,带着新兵依托地形巧妙设伏,打退了这股隋军,还得了不少兵器。这一胜让她出了名,很多人来投奔。为了更强,她去联合其他反抗队伍。最大一股是何潘仁的人(他有几万兵,但身为胡商常受官府欺压,遭排挤)。她派能言善辩的心腹马三宝说服何潘仁:“李渊已在太原起兵,义旗所指人心归附,力量强大。你归顺他,能洗掉贼名,还能立功。”何潘仁被说服带兵加入她。接着,她很快又收编了李仲文、丘师利等其他队伍。短短几个月,她就把关中主要的反抗力量都聚到一处,有十几万人。她带这些人扼守渭水要津,堵住长安西边一条要紧的路口(鄠县到周至间),让隋军粮道断绝,成了瓮中之鳖。 李渊大军进关中时,发现一路很顺利,阻力小很多,多亏女儿提前做了这些事,兵不血刃直抵长安城下。 柴绍赶到太原后,立刻被李渊重用为骑兵统军。在霍邑这一仗,隋将宋老生想骗唐军出营。柴绍看破其计,建议:“假装猛攻城池,等宋老生出城来救时在野地以精骑冲阵消灭他。”李渊照此用兵,果然大胜,杀掉宋老生。柴绍因此升官为右领军府长史。后来打长安城时,唐军遇阻,柴绍自己领敢死队攀云梯登城,亲手杀死守城大将打开缺口。 唐朝建了后,仗还得打。618年打薛举,柴绍负责带兵绕后奔袭三百里,切断了对方粮道,帮唐军正面打赢大仗。620年征吐谷浑时,柴绍被围于山谷之中。他故意在营中开宴席奏乐,敌人疑心不敢猛攻,他趁这机会派精兵从侧翼山隘突围成功反攻并追击数十里。后来他又跟随李世民打掉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仗打得既猛也巧,尤以虎牢关阵前冲杀闻名。623年因这些功劳,他被封为霍国公。接着他还参与平定了江南的最后一股大叛乱**,彻底廓清宇内**。 统一后,李渊封柴绍为高阶武官(镇军大将军),可参议国事枢密。同时,平阳公主因功劳被赐予像亲王一样的特权(开府)。可惜开府不久她就病死了,年仅三十许。李渊悲恸异常,坚持用大将之礼(军礼)厚葬女儿,葬礼备鼓乐班剑,仪仗煊赫一时,使她成为唯一享受这种皇家葬礼的公主。 妻子死后,柴绍强抑哀思,继续为唐朝打仗。唐太宗在位时,他多次带兵出征朔漠、陇右守卫边疆,年近六旬仍亲临战阵。公元638年,柴绍旧创复发去世。太宗痛失股肱,罢朝悼念三日。朝廷追赠他官衔,谥号“襄”(取开疆辟壤之意,表彰开疆拓土、征战辛劳)。他和妻子都葬在太宗陵墓附近,两墓相望,共沐大唐荣光。 在李渊起兵关键时刻,柴绍与平阳公主分头行动——他冒险北归成开国干将,以谋勇屡建奇勋;她独留敌后起兵为父铺路,以智略聚众成势,两人都立下了奠定唐朝根基的不凡功业。
李渊在太原起兵前夕,秘密派人召当时还在长安女儿平阳公主、女婿柴绍。柴绍对公主说:
侃天侃地也侃过去
2025-07-30 12:18:15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