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王力挺佩通坦?泰国国王拉玛十世,打破沉默,下令取消了原定于7月28日和29日两天举行的诞辰纪念仪式,同时还呼吁泰国人民团结一致,保护泰国的领土完整。 泰王这次取消庆典可不是单纯因为边境冲突。 要知道,他爷爷普密蓬国王在1992年“五月流血冲突”时,就是通过电视讲话召见军方和抗议领袖,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训示终结了流血事件。 现在拉玛十世玩的是同一套路数——把国内矛盾转移到外部威胁上。 当洪森公开指责佩通坦“卖国”时,国王选择冷处理——佩通坦只需公开道歉就能过关,宪法法院没彻底罢免她,军方也没进一步清算。 这种“点到为止”既维护了泰国体面,又让洪森陷入尴尬。 最终柬埔寨不得不接受双边谈判,而泰国通过冲突将柏威夏寺争议领土问题重新国际化,为未来外交博弈赢得主动。 这场危机中,国王的最大胜利在于巩固了“国家定海神针”的地位。通过取消庆典和军事行动,拉玛十世成功将自己塑造为“领土守护者”,支持率逆势上升。 佩通坦虽遭停职,却因“捍卫主权”形象获得部分中间选民支持,为为泰党保留了东山再起的可能。军方则通过高效行动证明自身不可替代性,同时避免因过度介入政治引发民怨。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对社会撕裂的控制。 为泰党代表的草根阶层与保守派的矛盾由来已久,若彻底剥夺佩通坦的政治生命,可能引发类似2010年红衫军占领曼谷的大规模抗议。 国王通过保留文化部长职位,为改革派提供了体制内发声渠道,用“国家统一”叙事消解激进诉求,这招“给台阶下”在泰国历史上屡试不爽。 泰国君主制的独特性在于,国王既是国家象征,又是实际权力的仲裁者。 普密蓬国王通过“替代种植”计划改善山民生计,用“十月十四”事件中的电视讲话平息动荡,塑造了“贤明君主”形象。 拉玛十世则更直接地介入政治,比如册封诗妮娜贵妃打破一夫一妻制传统,通过频繁公开活动重塑亲民形象,在传统与现代间寻找平衡点。 泰国这场政治博弈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君主立宪制下,王室才是真正的操盘手。 对其他国家而言,这也提供了一个观察东南亚政治的窗口。 在威权传统与民主诉求的博弈中,王室往往扮演着“稳定器”角色,但这种稳定是以牺牲政治多元化为代价的。 未来泰国能否打破这种循环,真正实现民主转型,还需看王室、军方、民选政府三方力量的此消彼长。但至少目前,拉玛十世的“平衡术”仍在奏效,王室的权威依然不可撼动。
泰王力挺佩通坦?泰国国王拉玛十世,打破沉默,下令取消了原定于7月28日和29日两
琉璃碎影录
2025-07-30 09:39:3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