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价值13万元的劳力士手表,只因镜面破损送修,竟被要求支付翻倍的维修费,更换完好的核心部件。近日,长沙市民匡先生在劳力士官方售后遭遇的“捆绑维修”困境,折射出高端腕表维修市场的潜规则。
今年8月,匡先生将不慎摔碎镜面的劳力士腕表送至长沙IFS国金中心劳力士门店。初步检测时,门店工作人员预估维修费用约5900元。然而当手表送至北京售后服务中心后,维修方案却发生突变:除了更换镜面,还必须同时更换价值7300元的主夹板,总费用飙升至12300元。
“手表走时一直精准,内部零件完好无损。”面对翻倍的维修账单,匡先生提出质疑。维修中心对此解释称,由于手表曾被第三方开盖,主夹板存在“胶块和损坏痕迹”,若不更换将无法保证走时精度。然而,当消费者要求出示损坏证据时,对方却表示无法提供相关影像资料。
更令匡先生难以接受的是,在维权过程中,门店最初以“必须遵守服务中心决定”为由拒绝让步,后在媒体介入下才改口称可“免费”更换主夹板。“这分明是偷换概念,”匡先生直言,“完好的零件为什么要更换?所谓的免费,不过是变相承认强制消费。”
记者调查发现,该品牌售后流程存在明显的信息不透明问题。劳力士服务中心热线工作人员证实,维修过程不向消费者开放,也无法提供损坏零部件的影像记录,所有检测结果均靠口头告知。
对此,湖南和大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王友华律师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若商家坚持‘捆绑维修’,就必须承担举证责任。”王律师强调,商家需要提供专业检测报告,详细说明主夹板的损坏程度、与本次摔损的因果关系,并出示品牌维修规范证明其要求的必要性。
在高端腕表维修市场,信息不对称往往使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缺乏透明度的检测流程、语焉不详的维修标准,让“专业判断”可能成为过度维修的遮羞布。
目前,匡先生已拒绝“免费更换”方案,坚持维护其自主选择权。这起纠纷不仅关乎一笔维修费用,更是一场对高端品牌服务透明度的公开拷问。当专业服务失去监督,消费者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