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在高中锋的使用上,瓜迪奥拉有什么样的改变?

与其他教练不同,瓜迪奥拉早年在巴萨、拜仁等队执教,他是很执着于地面传控这个思路的。无论从后场还是前场,对于球员的要求会是

与其他教练不同,瓜迪奥拉早年在巴萨、拜仁等队执教,他是很执着于地面传控这个思路的。无论从后场还是前场,对于球员的要求会是控制。

这两天我看伊涅斯塔自传,书里面谈到瓜迪奥拉,小白讲了瓜迪奥拉训练中的一件小事。

就是某次训练,普约尔面对对手的高位逼抢,眼看球传不出去,于是慌忙大脚向前开解围,埃托奥拍马赶到,抢下了皮球。

结果还没等埃托奥冲起来,瓜迪奥拉就直接冲进场地,直接拉住普约尔的手臂,说,no no no,你不能这么做,我来教你这球该怎么处理。

亲自上阵的瓜迪奥拉,一边手划着让哈维、伊涅斯塔过来,说你们得站在队友接应的位置;另一边比划好了以后,跟普约尔说,你要侧身,这么传,把球交给中场球员,不要想着直接开大脚给队友,浪费机会。

训练过程中,瓜迪奥拉是细到这种程度,每一脚传球、过人的思路都要精心打磨。要是球员思路跟不上,或者技术层面出现问题,就会立马叫停。

这种极富控制的做法,诞生了巴萨的传控,从此也带来了球队盛世。

也就是说,巴萨的进攻哲学思路是“渗透推进”。从后场到前场,用短传撕开对手空间的这么一种做法,讲究控运结合,从而撕开对手的防线。

在这样的体系下,高中锋在巴萨是待不下去的,强如伊布也会陷入战术上的不适。

对于高中锋来说,他们在球场上需要发挥作用,得有两种打法思路:一是进球,二是策应。

进球这边就是比较传统的传中、起高球,然后中锋抢点破门,需要队友喂球,充分发挥高中锋的冲击力;

策应这边,则是克鲁伊维特、凯恩这种类型的,频繁回撤,来到中路拿球,拿到球以后交给旁边的队友,以他为支点核心来展开;

要么还有德罗巴这种特点的球星,球队起高球,先背身,拿住球,然后交给队友,围绕支点进行过渡,给后插上的队友创造机会。

这是中锋的策应思路。

然而在瓜迪奥拉的体系下,中锋是享受不到这些待遇的。传中、高空球偏少,强力中锋,喜欢头球和抢点的会得不到太多机会;其次策应这些活,中场就干了,那么中锋再回撤接应,就会与中场撞车。

伊布当年在瓜迪奥拉体系下失败,就是出现上述这两个问题的困扰上面。抢点不是伊布喜欢踢的模式,另外支点作用伊布又得不到球权,核心的话是被哈维、伊涅斯塔他们所把控的,那么硬套入到球队体系下,中锋就会显得很不舒服。

上场不知道该干什么,会游离于球队的体系之外。

早年瓜迪奥拉执教,他就不太喜欢“纯正中锋”,比利亚、埃托奥这些活动范围大,可边可中的球员类型才是他最想要的,有很强的机动性。

什么时候瓜迪奥拉才开始转变,渐渐地在球队里开始会使用高中锋,慢慢地不再执着于地面控制?是在曼城的哈兰德身上进行转变。

比较明显的是上赛季中后期和本赛季的比赛。

随着罗德里的重伤报销,以及球队阵容老化,德布劳内离开新老交替,球队阵容换了很多,瓜迪奥拉逐渐意识到不能再踢“地面控制”了,需要提速。

为了最大化利用哈兰德的能力,这两年他是开发了高空球的思路。下底传中,45度斜长传,后场大脚找哈兰德的画面也愈加频繁。

原先一场比赛,曼城的高空球你都见不到几次,现在每隔5-10分钟,你都会看到不少,哈兰德经常是头球攻门和策应,已经不是瓜迪奥拉赖以成名的体系了。

只要哈兰德没人防守,就起高球,有机会就往他头上砸,使用率比之前还要频繁。

看曼城的比赛,我是发现一个新的思路。就是有点感觉瓜迪奥拉目前是想让哈兰德成为球队的核心,有点是支点中锋发展的味道。

原先他是想让中场承担这个责任,可是现在德布劳内离开,曼城踢法越来越直接,他就不再执着地面控制了。

边路球员能内切就内切,能传中就传中,哈兰德的作用比之前要来得明显。

现在看哈兰德踢球,你会觉得他在曼城的体系下是踢得很舒服。甭管进不进球,他的支点策应作用是得到了体现,再也不像原来那样低迷。

我是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变化,战术改变,对球员的使用也有新的思路,瓜迪奥拉也开始丰富自己的武器库,有了新的体系和用人思路,让高中锋有用武之地。

有时候,失败真是一个人改变的良药,穷则思变。在失败面前,每个人都得学会去改变自己的作战哲学,一味坚持固有套路肯定是行不通的。

环境改变了,球员也变了,因地制宜才是最好的结果。

有时候我也在想,要是瓜迪奥拉真熟悉了高中锋的使用技巧,把空中作业和地面渗透的控制打法结合得更好,能够两种模式来回切换,那球队会变得怎么样?

这会是相当有趣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