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的初心是什么”?是精神?是文化?是道德?在第二届中国酒文化大会暨2025“中国酒文化月”启动仪式的论坛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诗人、散文家、书法家雷平阳给出了另一种解读,他以自身的亲身感知为钥匙,先以“畅神”二字拆解酒文化的精神内核,让抽象初心有了深刻注解;再以一段与父亲的“孝酒”往事诠释其温度,让千年酒文化落进了人间烟火里。
“畅神”为钥:解锁酒文化的本真内核
面对“初心”之问,雷平阳没有堆砌理论,而是将酒的核心价值凝练成“畅神”二字。在他眼中,酒从不是瓶中简单的液体,而是一艘承载人类精神追求的“摆渡船”,其诞生的源头,正是人对“此世之外另一片心灵栖息地”的本能渴望——从古至今,人总需要一处能卸下疲惫、安放思绪的空间,而酒,恰好成了通往这片空间的桥梁。
这份“畅神”的价值,先扎根于厚重的文化土壤。自先民祭拜天地、追思先祖起,酒便被赋予了“精神媒介”的使命:青铜酒爵中晃动的酒液,连接着现世与先祖,人们以酒为语,在庄重的仪式里传递对天地的敬畏、对先祖的思念,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这不是后天赋予的意义,而是酒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见证着人类最早借酒追寻心灵归宿的尝试,也让传统文化在一杯酒中代代相传。
“孝酒”为证:让文化初心照进生活
当论坛接近尾声,主持人邀请嘉宾用一句话分享感悟时,雷平阳将酝酿的故事浓缩为“以酒敬老,以酒养老”,随后道出的往事,让“初心”有了可触可感的温度。雷平阳的父亲是位老酒哥,早年他刚参加工作时,攥着攒了数月的工资买了一瓶茅台。他原以为这份“贵重”能让父亲感受到孝心。可每次回家,他都发现茅台始终原封不动地摆在柜中;直到后来才知道,父亲舍不得喝,总偷偷将茅台换成几元钱一斤的本地土酒,把“好东西”悄悄藏起来,想着“留到以后”。
父亲藏酒的模样,让雷平阳忽然醒悟:真正的孝心,从不是“送最贵重的礼物”,而是“让长辈真正享受到美好”。自此之后,每当他回到家中,第一件事便是亲手拧开茅台的瓶盖,给父亲斟满酒杯——他用这种“断了换酒念头”的小举动,温和地“逼”着父亲尝一尝好酒的滋味。 令雷平阳意外的是,这杯酒竟唤醒了父亲的“生命力”:平日里沉默寡言的老人,喝了酒便会缓缓打开话匣子。看着父亲眼里闪烁的光,雷平阳忽然懂了:这杯酒给父亲的,远不止味觉的满足,更是一场又一场的“精神漫游”——晚年的父亲虽无法像年轻时那样四处奔波,却能借着酒意,让思绪穿越时空,重新“走”过人生的每一段旅程,在回忆里重拾生命的鲜活。
雷平阳的这份解读,不仅为中国第二届酒文化大会增添了独特的人文光芒,更给当代人传承酒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传承酒文化,不必拘泥于复刻古礼、死守仪轨,只需像雷平阳这样,把酒的精神装进生活,让千年酒香里,始终飘着人心的温暖——这,正是酒文化能代代相传的温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