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北京,阳光依旧炽热,街头行人步履匆匆,谁也不会想到,在这座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古都里,竟然悄悄驻扎着一支外国军队。不是历史课本里的八国联军,也不是抗战时期的美军援华部队,而是来自美国的海军陆战队安保小队。这支部队人数不多,却在中国土地上扎根了整整半个世纪。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至今仍未被“请”出中国。这支小队如今生活在朝阳区亮马桥附近约10公顷的使馆区内,按照当前北京核心区域地价计算,这块土地的市场价值早已突破20亿元人民币。
这事得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说起。那次著名的“破冰之旅”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也为这支特殊部队的诞生埋下了伏笔。为了加强联系,两国决定在北京设立联络处。按照美方习惯,美国驻外机构必须由本国军队负责安保,于是,他们提出要派遣海军陆战队员进驻。
中国方面一听,立马表态:不行。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允许任何一支外国军队驻扎境内,这事牵涉主权,不能含糊。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尽管中方坚持己见,美方却咬住不放。美国当时表示如果不能驻军,国内反对派就会借题发挥,影响整个建交进程。
双方几番交涉,最后中方做出一个看似妥协实则强硬的决定:同意美军人员来华,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改名、脱军装、不得携武器。也就是说,海军陆战队可以来,但不能以“军队”身份出现,对外只能叫“安保警卫队”;只能在使馆内部穿制服,出门必须换便装;武器统一锁在保险柜里,平时不能带出来。
美方咬牙答应了。回顾1973年5月1日,美军人员正式进驻北京。刚开始还算配合,穿便装、不张扬,没引起太多注意。可好景不长,几个月后,美国联络处举行开馆仪式,26名美军身穿军礼服亮相,胸口还挂满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勋章。
这一下,中国彻底炸了锅。这些勋章代表的可不是荣誉,而是对中国军人的伤害。中方认为这是在挑衅,是对协议的践踏。很快,外交部发出强烈抗议,要求美方撤走这批人。美方赶紧解释,说穿军装是“传统”,没别的意思,还说以后一定管好人。可是,中方已经不愿再听解释。
紧接着,又曝出美军在外交公寓里建了个小酒吧,名叫“海军之家”,还发“饮酒票”,吸引大量外国人聚会。酒吧夜夜灯红酒绿,醉酒闹事接连不断。北京居民对此怨声载道,中方再次发出“最后通牒”:马上撤走全部美军人员,否则后果自负。
美方这次真的慌了。1973年11月,基辛格再度访华,专门为这件事“求情”,希望美军能留下。中方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再给一次机会,但条件更严格:不能有任何军事指挥权,不得对外公开身份,不得以任何军队名义活动。
美方答应后,这支队伍勉强留下来,但也只老实了一阵子。1974年又出事了。美军竟然向各国使馆发出垒球比赛邀请函,而且署名是“海军陆战队联合会”。中方认为这是在组织外国武装力量活动,再也无法容忍,直接要求全部撤离。这一次,美国不得不低头,撤回所有海军陆战队员。
1976年,中美关系进入关键阶段。美方再次提出希望恢复海军陆战队安保。中方经过权衡,同意他们以“非军事人员”身份回归。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国联络处升格为大使馆,这支安保小队也顺理成章地“转正”,成了中国境内至今唯一一支外国驻军。
他们并非无法驱逐,只是没有必要驱逐。整整50年,这支队伍从没越过底线。他们人数固定在50人以内,不能在外活动,军装不能出门,武器锁进保险柜,行动全程受控。
驻地外的所有安保工作,由中国武警全权负责。表面上是驻军,其实更像是一支被“圈禁”的保安队伍,对中国主权没有丝毫实质性影响。美国在全球安排驻军,从来都是一套模式:本国人员、携带武器、自由行动、无须备案。但在中国,他们必须遵守中国的规矩,一旦越界,立刻驱逐。
50年来,规矩从未松动。这在世界范围的美军驻点中,是绝无仅有的存在。每年中国外交部都会对他们进行检查,确保没有违规行为。外界很少有人提到,在1999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之后,北京民众情绪激烈,抗议人群包围了美国使馆。
正是这支队伍,在那一夜关闭大门、封锁入口、协助灭火、紧急疏散人员,确保局势不失控。这说明即便在中美最紧张的时候,这支部队也知道自己的“边界”。
进入21世纪,中美关系几经波动,贸易摩擦、科技战、疫情风波接踵而至,但这支队伍始终按规矩办事。从疫情期间协助撤离美国公民,到日常维护使馆秩序,他们已经变成了一种“象征意义大于军事意义”的存在。
如今,这支美军小分队在北京过着被“圈养”般的生活。他们的活动范围被严格限制在使馆区内,所有对外安保工作实际上由中国武警负责。
与其他国家的美国大使馆不同,中国是美国全球外交版图中唯一由驻在国军队负责外部安保的国家。这一特殊安排既体现了中国在外交事务中的灵活性,更彰显了中国政府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