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七律·重阳霜菊叹

风急霜寒木叶稀,菊花开遍欲霏微。雁横秋水山容瘦,蝉噪斜阳岭色归。佳节乍逢双日月,浮生浑过两京畿。酒酣不觉凭栏久,落照空梁

风急霜寒木叶稀,菊花开遍欲霏微。

雁横秋水山容瘦,蝉噪斜阳岭色归。

佳节乍逢双日月,浮生浑过两京畿。

酒酣不觉凭栏久,落照空梁燕子飞。

这首七律以重阳节令为背景,通过深秋景物的层层铺陈与人生况味的隐微流露,构建出苍凉与生机交织、感慨与哲思并存的意境。

诗中既有“风急霜寒”“雁横秋水”的肃杀之景,又暗含“菊花开遍”“酒酣凭栏”的生命韧性,最终以“落照空梁”的暮色收束,传递出对时光流逝与生命归处的深沉叩问。

首联“风急霜寒木叶稀,菊花开遍欲霏微”

以凛冽的笔触开篇:疾风裹挟寒霜,木叶零落成稀,深秋的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而“菊花开遍”却如利刃破开寒色,在凋零中绽放出倔强的生机。

但“欲霏微”三字陡然转折——花虽盛,终将随霜露消散,既写眼前之景,又暗喻生命绚烂的短暂性,形成冷与暖、生与灭的强烈张力。

颔联“雁横秋水山容瘦,蝉噪斜阳岭色归”

进一步拓展画面:雁阵掠过寒水,山峦在暮色中显出清瘦的轮廓;蝉鸣刺破斜阳的寂静,岭色随日影西沉而渐次黯淡。

这里“横”与“噪”赋予自然以动态的生命力,而“瘦”与“归”则暗含时光侵蚀的痕迹——山因秋而瘦,岭因暮而归,实则是目之所及处,万物皆在走向衰微。

颈联“佳节乍逢双日月,浮生浑过两京畿”

由景入情,将视角从自然转向人事。

“双日月”既指重阳节令的特殊天象,又暗喻岁月叠加的恍惚感;“两京畿”以长安、洛阳两座帝都的盛衰,隐喻人生如漂泊的孤舟,在命运的河道中浑浑噩噩地流徙。

这一联将节日的短暂欢愉与半生的蹉跎并置,形成强烈的情感落差。

尾联“酒酣不觉凭栏久,落照空梁燕子飞”

以场景收束:酒至半酣倚栏远望,暮色中的房梁空寂无人,唯有燕子掠过残照。

此处“不觉”二字极妙,既写沉醉忘时的惘然,又暗指人生常在无意识间错失良辰;而“空梁”与“燕飞”的对照,既是物理空间的荒芜与生灵的短暂栖居,亦隐喻着人如秋燕,终将离巢远行却难觅归处。

残照中的这一幕,将全诗的苍凉推向极致,却又在寂静中透出一丝超然的顿悟。

这首诗以重阳秋色为经纬,将自然意象的锋利与人生况味的钝痛紧密交织。

从风霜木叶的肃杀到菊花的倔强绽放,从雁阵蝉鸣的动态到山岭暮色的沉静,再到节日欢愉与半生漂泊的对照,最终在酒酣落照的空庭中完成对生命本质的叩问。

诗中既有对时光流逝的痛切感知,又有对存在意义的朦胧追寻——菊花的“霏微”、燕子的“飞”,皆是生命在衰败与离散中的必然轨迹,而暮色中的凭栏者,终在凝视这一切时,与无常的命运达成某种微妙的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