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花]发现儿子非亲生获赔1万元?男子陈某离婚3年后,发现儿子越来越不像自己,提出亲子鉴定却被孩子的母亲拒绝,然而陈某停止支付抚养费之后,最终进行了亲子鉴定,结果显示儿子非亲生,男子顿时崩溃,对此陈某直接将孩子母亲告上法庭…… 一纸亲子鉴定报告撕裂了陈某的世界,他养了三年的儿子竟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 2019年的某天,陈某盯着儿子小林的脸庞,心头第一次掠过不安。这个由他每月支付1000元抚养费、离婚三年来始终牵挂的孩子,眉眼间找不到一丝与自己相似的特征。 当他向林某提出亲子鉴定时,对方断然拒绝,陈某果断停止支付抚养费。这个决定在五年后的法庭上掀起风暴。 2024年10月真相浮出水面,林某为了继续让陈某支付抚养费,最终同意了亲子鉴定,而司法鉴定中心的白纸黑字宣告,排除陈某是小林的生物学父亲。 林某声称陈某2019年停付费用时就该知道孩子非亲生,如今追讨抚养费已超过诉讼时效。那一刻,三年来为“儿子”换尿布、买奶粉、深夜看病的记忆轰然崩塌。 2025年2月,陈某将林某告上法庭,他要求返还三年间支付的32000元抚养费,并索赔20000元精神损失,法庭化作没有硝烟的战场。 林某抛出两个“杀手锏”:诉讼时效与忠诚义务,她坚称陈某2019年停付抚养费时已起疑,追讨权利早该在三年内行使;更辩称孩子是婚前怀上,“那时哪有什么夫妻忠诚义务”。 法官的判决如手术刀般精准剖开争议,关于时效,法槌落下定音:“知道权益受损之日”始于鉴定报告出具时,陈某2025年2月起诉,完全在法定三年时效内。 至于精神赔偿,判决书直指核心:林某隐瞒孩子身世贯穿整个婚姻存续期,严重践踏夫妻忠实义务。 这种背叛如同钝器重击,给陈某造成人格尊严的深层创伤。法院最终酌定10000元精神抚慰金,虽比陈某诉求减半,却是一记法律层面的响亮耳光。 法庭支持陈某追回全部抚养费,背后是一道清晰的法律等式:不知情+无抚养义务+实际支出=不当得利返还。 法官在判决书中阐明,陈某误以为小林是亲生子女才履行抚养责任,本质上是为他人孩子买单。而类似剧情在贵州纳雍县早已上演过升级版。 闵某离婚四个月发现儿子非亲生,法院重审后不仅判女方赔偿49800元,更推翻原离婚协议中的债务条款——因女方欺诈导致男方“扛下所有债务”的条款被撤销,31万元债务改由双方共担。 欺诈签下的协议,法律绝不保护。 “看来还是打光棍好。”福建网友在新闻下的调侃获得数十个赞。另一条高赞评论直指核心:“女主作为人的基本诚信都没有,更缺乏对婚姻的忠诚!” 当江苏网友抛出“未做鉴定前停付抚养费合理吗”的疑问时,评论区瞬间沸腾。 法律对此其实早有平衡,法官在陈某案宣判后特别提醒:若对血缘存疑,应通过司法鉴定取证,而非擅自停付抚养费。停付行为可能被认定为遗弃,使无辜孩子陷入生存危机。 法院判决林某向陈某返还抚养费32000元,并向陈某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0元。金钱数字或许能计算经济损失,却无法丈量一个男人被偷走的三年父爱与信任。 类似闵某案中法官的告诫犹在耳畔:婚姻的根基在于真诚相待,隐瞒血缘真相的行为,终将触发法律追责。 当离婚协议因欺诈被撤销、当精神赔偿金写入判决书,法律在废墟中竖起警示牌——唯有诚信,才是家庭最牢不可破的基因。
一男子离婚,3年给儿子抚养费32000元,可儿子和他长得不像,男子起了疑心,非要
【1评论】【1点赞】
孤独求败@梓
我以为是番茄小说里的故事呢!没想到现实中真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