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炮轰中国的手机支付效率低,买个东西要拿出手机解锁,打开某宝,扫码,输入密码,才完成支付,而欧美信用卡直接刷卡完成了! 网友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按公知的逻辑,信用卡支付更便捷,但细究流程会发现并非如此:从找袋、拿出钱包、打开钱包,到在几张卡中找到要刷的信用卡,再到判断商家机器是刷、插还是NFC感应,等待数据传送约2秒,最后打印小票并签名,整个过程共需9个步骤。 相比之下,手机支付的流程其实更简洁,从掏出手机解锁、打开某宝或某信,到扫码、通过人脸识别或输入密码完成交易,无需签字环节,步骤反而更少。 实际使用中,信用卡的便捷性也存在局限。比如在欧洲曾有经历,上厕所花1欧元却没零钱只能刷卡,偏偏信号不好,操作半天让人尴尬。而且信用卡免签名支付有额度限制,美国大概是50美金,这种快捷场景仅适用于线下小额正规商家,类似香港八达通的使用范围。 但面对线上场景或流动商贩,信用卡支持不足,操作麻烦且逻辑不一致。而某宝和某信支付则覆盖所有场景,逻辑统一且操作简单。此外,线下小额支付中,信用卡和八达通的安全性相对较差,即便信用卡有保护功能,处理成本也更高。 当然,西方信用卡也在发展,如今多采用芯片近距离感应付款,类似某宝推广的NFC模式,还能通过Apple/Google Pay存到手机上直接支付。但科技发展中,好东西值得认可,没必要为了贬低而忽视事实。 毫无疑问,目前刷脸和掌纹支付更为方便;若未来数字人民币普及,甚至能绕过中间商,减少额外成本,只是其尚未普及或许与此有关。总体来看,某宝和某信支付综合更优,若只是每天消费低于50美金或仅在线下正规商家消费,信用卡或许够用,但因此否定手机支付的效率,难免有故步自封、为黑而黑之嫌。#支付迷惑行为# #海外电子支付# #支付变迁# #刷卡机支付# #泰国手机支付#
公知炮轰中国的手机支付效率低,买个东西要拿出手机解锁,打开某宝,扫码,输入密码,
超级武器幻想
2025-07-30 00:08: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