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赖账中国4亿美金?赶走中企高管后,尼日尔变脸:希望中企涨工资…… (信

纸短情长啊 2025-07-29 22:59:19

[中国赞]赖账中国4亿美金?赶走中企高管后,尼日尔变脸:希望中企涨工资…… (信源:网易——忘恩负义还是另有隐情?尼日尔驱逐中方人员后又求合作,图什么?) 5月23日,尼日尔军政府突然限令三名中国石油高管48小时内离境,同时冻结炼油厂账户、吊销相关酒店营业执照,动作快且手法粗暴,不似经营纠纷,更像早有预谋。 尼日尔官方称理由是“薪资差距过大”,外界称其为“经营纠纷”,但背后或为关乎国家信誉的赖账及大国博弈下的资源争夺。 然而他说的这一切都是无稽之谈,薪资过大,这不过就是一个借口罢了。中国给他们开的工资绝对在当地员工中是高收入群体了。 这一切与中国企业在尼日尔22年深耕形成巨大反差。2003年,欧美企业对撒哈拉深处石油勘探望而却步,中国石油迎难而上。在东南部连路都没有的沙漠,中国工人顶着50℃高温、冒着疾病风险,历时22年、累计投入50亿美元,从零建起完整石油工业体系。 这笔投资改变了尼日尔国运。2011年,尼日尔从石油完全依赖进口国变为出口国,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下降。而石油产业的税收占尼日尔税收的10%。此外,中企援建学校、医院和水井,疫情期间率先送疫苗。可以说,中国带去“黑金”,更改善了民生。 然而,这一切贡献在新军政府眼中似一文不值。2024年初,尼日尔军政府因财政困难向中企借4亿美元,而利率也远低于国际。但他们转头用这笔钱支持俄罗斯。临近还款日,军政府无意偿还,还抛出“薪资歧视”论,以此发难。 这套说辞显然站不住脚。中国高管和工程师的工作,是在恐怖袭击频发的沙漠腹地进行高风险、高技术的勘探和设备运维。这样的岗位,即使换成欧美人员,也需要同等的薪酬待遇。 然而,军政府对此心知肚明,这不过是演给国内看的一出戏,意在将政变后经济凋敝的矛盾转嫁给中方,企图以“过河拆桥”的方式赖掉债务,同时捞取“资源主权”的政治资本。 尼日尔军政府之所以敢如此行事,背后少不了新靠山的支持。他投靠了俄国的怀抱中,并于次签订了了铀矿开发协议。 俄罗斯觊觎尼日尔全球第五大的铀矿储量已久,但自身经济乏力,无心也无力进行长期基建投资,便怂恿军政府“抢现成的”,希望在中方人员被驱逐后,低价接盘这条成熟的石油产业链。 他们以为背靠俄罗斯就可以将中国甩开,就能在是有开采等方面说得上话,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中国和它的合作是互利共赢的。而俄罗斯只是将他们当成了一个可以生产石油的工具。并不会对他们进行任何的帮助,可他们已经被利益冲昏了头脑。 可惜,军政府高估自身、低估现代工业复杂性。中国高管离开,高度自动化采油系统、炼油厂瘫痪,输油管道成摆设。尼日尔经济命脉断裂,油价飙升。 输油管滞港费、可能泡汤的铁路项目让军政府焦头烂额。民生也受直接冲击,超两千家庭失业,医院因中国医疗队离开药品短缺。法国《世界报》评论,尼日尔像砸自家水井还指望俄罗斯变出水的疯子。 尼日尔的闹剧,也为中国的海外投资敲响了警钟。在非洲,这种“过河拆桥”的风险并非孤例。 这提醒中国企业,未来在海外投资,除了投入资金和技术,或许也需要借鉴一些国际通行的风险规避模式,如资源抵押和政治保险,摒弃一厢情愿的善意,在必要时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不过,尼日尔这番操作也成了绝佳的反面教材,让周边同样接受中国投资的刚果、安哥拉等国纷纷表态,强调将信守承诺,欢迎中国投资。 如今的尼日尔军政府可谓骑虎难下。指望俄罗斯?对方只对铀矿有兴趣,并没有能力和意愿去重建整个石油体系。求法国回头?政治上难以自圆其说。再求中国?4亿美元的债务和之前的碰瓷行为,已让其国家信誉扫地。 而没多久,军政府已私下派人前来谈判,条件也从“必须涨工资”变成了“能否再借2亿美元”。这场闹剧大概率会以尼日尔的妥协收场,但其为此付出的代价,将远超最初想要赖掉的账单。历史一再证明,短视的豪赌,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

0 阅读:25

猜你喜欢

纸短情长啊

纸短情长啊

纸短情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