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人深省的一段话:“江湖险恶人心变,忠义二字无人谈;黑白颠倒权为先,善恶难分利为

柳烟画桥 2025-07-29 22:08:13

发人深省的一段话:“江湖险恶人心变,忠义二字无人谈;黑白颠倒权为先,善恶难分利为伴;世风日下人心冷,真情难觅只看钱。” 鲁先生曾说:“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得打开窗子,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历史最深的伤痕,往往不是来自刀剑与战火,而是来自沉默与妥协。那些看似无害的“现实选择”,最终却成为压垮文明脊梁的最后一根稻草。 尘世浮沉,人心如海。欲望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淹没的不仅是理智,更是灵魂的归处。我们追逐名与利,仿佛那是人生的全部意义;我们衡量成功,唯以财富与地位为标准,却忘了人生最本真的价值——真诚、善良、守望与互助。 曾几何时,“仁义礼智信”是立身之本,“温良恭俭让”是处世之道。而今,见义勇为者被质疑,仗义执言者被孤立,诚实守信者被嘲笑,虚伪圆滑者却如鱼得水。 社会的坐标系正在悄然倾斜。善良成了软弱,正直成了迂腐,而虚伪与投机,反倒成了“高情商”的代名词。这不是时代的进步,而是价值的倒退。 “忠孝节义”曾是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文明千年不衰的精神支柱。忠,是对国家的担当;孝,是对家庭的责任;节,是对底线的坚守;义,是对良知的信仰。而今,这些字眼在某些人眼中,已成迂腐的象征。 当“利”字当头,谁还愿为“义”而死?当“权”字为先,谁还敢为“理”而争?当“名”字挂心,谁还能守住初心?当“色”字迷眼,谁还顾及廉耻? 王阳明说:“良知即是天理。”可如今,良知在利益面前屡屡低头,天理在权势之下频频失声。这不是个体的堕落,而是群体的失语。 更令人痛心者,是教育的异化。曾经的“传道授业解惑”,如今变成了赤裸裸的“分数至上”“升学率优先”。孩子们被裹挟在内卷的洪流中,失去了童年的快乐,也失去了思考的自由。 当“名校”成为唯一的通行证,“成功”成为唯一的价值标准,教育便失去了温度,变成了流水线上的模具——不是塑造人格,而是制造工具。 更可怕的是,媒体与舆论也在推波助澜。流量至上的时代,真相成了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情感成了被消费的商品。谁的声音大,谁就能主导舆论;谁的故事悲惨,谁就能引发关注。 古人云:“文以载道。”而今,文章只为流量而生,写作只为吸粉而作。文化的土壤正在板结,思想的种子难以发芽。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心浮躁,精神荒芜。越来越多的人陷入焦虑、抑郁、空虚之中,不是因为物质的匮乏,而是因为灵魂的无依。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可如今,我们连停下来审视自己的时间都没有。工作、加班、刷短视频、追热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仿佛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奔跑,却不知终点在哪里。 而真正的幸福,从来不是外在的拥有,而是内心的安宁;真正的尊严,不是他人的追捧,而是自我的坚持;真正的价值,不是功名利禄的堆积,而是对良知的守护。 当灵魂不再被外物所困,当心灵不再被名利所扰,我们才能重新找回人性的光辉,才能真正理解孔子所言:“仁者爱人”,才能体会孟子所倡:“舍生取义”。 愿我们都能在这喧嚣尘世中,守住内心的清明,不失本真,不负良知。

0 阅读:12
柳烟画桥

柳烟画桥

关注我,一起来关注体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