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冰心99岁时,有人向她讨教长寿的秘诀,老人微笑着温和地说:“我确实没有特别的养生之道,就是心里豁达一点,从不跟人计较,也不跟自己过不去。”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建福州。她家境不错,父亲谢葆璋是北洋海军军官,参加过甲午海战,后来还当过烟台海军学堂校长。冰心出生才7个月,就跟着爸妈搬到上海,4岁又去了山东烟台。烟台的8年,是她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她喜欢在海边玩,看着海浪拍礁石,听着涛声,心里对自然就有了特别的感情。父亲常年在外,母亲杨福慈在家陪她,给她讲《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这些故事在她小脑袋里埋下了文学的种子。 7岁那年,她开始读《水浒传》《西游记》这些经典,还接触了狄更斯的小说。私塾里学的那些诗词歌赋,也让她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底子。1911年辛亥革命后,父亲辞职,带着全家回福州,她进了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绩一直拔尖。1913年,父亲调到北京做海军部的官,她也跟着到了北京,进了教会学校贝满女中。1918年,她考进协和女子大学,本来想学医救人,但五四运动一爆发,她被那股热潮感染,转去学文学,还开始写东西。 1919年,冰心在《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小说《两个家庭》,用的笔名“冰心”来自“一片冰心在玉壶”。她的文章直面社会问题,很快就有读者注意到了。1923年,她从燕京大学毕业,跑去美国威尔斯利学院读英国文学,1926年拿了硕士学位。留学时,她写了《寄小读者》,用书信的语气记录见闻,成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开山之作。后来她回国,和吴文藻结婚,生了三个孩子,一边教书一边写,作品里满是对母爱、自然和童真的热爱。 1999年初春,冰心98岁,身体已经很虚弱,常住医院。那天,有记者问她:“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她笑着说:“我确实没有特别的养生之道,就是心里豁达一点,从不跟人计较,也不跟自己过不去。”这话听着平常,但想想她这一辈子,真不是随便说说的。她经历过乱世,家里的起伏也不少,可她从不抱怨。朋友说她从不跟人吵架,哪怕被人误解,她也只是笑笑。一次家里来客人,不小心把茶水泼在她书稿上,她没生气,还安慰人说“擦干就行”。 她跟丈夫吴文藻结婚几十年,家里从没红过脸。晚年身体不好,她也乐观得很。有次护士弄乱了床单,她还拍拍人家的手说“慢慢来,不急”。这种不计较、不钻牛角尖的态度,贯穿了她整个人生。她自己也写过:“人生总有不如意,但别老盯着得失看。”这话不光是她的长寿秘诀,也是她处世的哲学。豁达不是天生的,是她一路走来,慢慢修出来的。 冰心晚年身体不行了,可她没闲着。1980年,80岁的她写了《空巢》,讲老年生活,细腻又真实,还拿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来还出了《远来的和尚》《想到就写》,字里行间都是对人生的感悟。1994年,她因心力衰竭住进北京医院,但还是坚持写东西,写不动了就口述,让家人记。她的书桌上一直放着个玫瑰花模型,象征她对美好生活的念想。 1999年2月28日,冰心在北京医院去世,98岁。她走得很安详,走之前不少文学界的人都去看她。她的离开是个时代的结束,但她的作品留了下来,被翻译成好多语言,影响了全世界。福建长乐有个冰心文学馆,保存着她的手稿和生平,很多人慕名去看。她和朋友创立的“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还在继续,她的女儿吴青也帮忙推广,把她的精神传下去。 冰心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话是她人生的信条,也藏在她的文字里。她的作品不花哨,但总能打动人,因为她写的是真感情。她关注孩子、母亲、自然这些最朴实的东西,却能让人看到生活的希望。她的散文、小说、诗歌,不光是文学作品,更像是一盏灯,照亮了很多人的心。她走了,可她的影响还在,很多人读着她的书,学着她那样去爱,去宽容。
大型抽象文学和窝囊文学教学现场
【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