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武帝拓跋珪、宋武帝刘裕,两位同时代的强者,却没机会交手。究其原因,主要是拓跋珪太忙,无暇顾及东晋。 道武帝拓跋珪、宋武帝刘裕,无疑就是典型,他们武力值爆棚,却一生都没有交手,着实有意思。 拓跋珪究竟多厉害呢?6岁就失去了国家,成为落难王子,16岁却成功复国,人生轨迹与后来成吉思汗一样,堪称成吉思汗的原型机。 统一代北的战斗尚且不说,就攻灭后燕,打残后秦来看,拓跋珪就是强者。后燕建立谁功劳最大?除了慕容垂,就是慕容农、慕容隆、慕容麟、慕容德、慕容绍、慕容楷,慕容家族人才济济,但遇见拓跋珪就不行。 395年的参合陂之战,10万燕军损失殆尽。此战,除了慕容垂、慕容隆外,慕容家族全部参战,却在拓跋珪面前毫无招架之力。397年,拓跋珪南下,慕容家族全部惨败,河北、河东、河南全部丢失,后燕名存实亡,号称战神的慕容隆与慕容农也是不堪一击。 慕容德是什么情况呢?拓跋珪打残后燕,没有追击慕容德,使其得以去夺取东晋在山东的部分土地,建立南燕。慕容德遇见拓跋珪也是不敢打,在参合陂之战与拓跋珪南征时没啥表现,但慕容垂复国时他非常猛。 402年柴壁之战,是什么感觉呢?拓跋珪反击秦军,4万秦军全部阵亡,而姚兴只能在汾河对岸大声痛哭,不敢救援弟弟。姚兴是什么人呢?父亲姚苌与苻登死磕9年,战败不少,姚兴继位后很快就灭了苻登。 再则,赫连勃勃,也就是刘勃勃,刘卫辰的儿子。赫连勃勃敢打姚兴,也敢夺取东晋的关中地区,摘取刘裕北伐的成果。但是,赫连勃勃一生都怕拓跋珪这位灭了自己父亲刘卫辰的劲敌,赫连勃勃不敢招惹北魏,夺取关中也不敢留在长安。 拓跋珪很能打,刘裕情况如何呢?吕思勉评价古代帝王,说李世民只不过是中等之才,远不如宋武帝刘裕。如今,刘裕有一个称号,叫“帝王收割机”,一生专门打帝王,战无不胜。 平定孙恩、攻灭桓玄、平定卢循与徐道覆、击败刘毅与司马休之、攻灭谯蜀、南燕、后秦。其中,刘裕以“却月阵”迎战北魏骑兵,用3000兵马击败长孙嵩率领的3万骑兵,成为美谈。 可以说,拓跋珪、刘裕都是强者,武力值顶级。再则,拓跋珪、刘裕的人生轨迹有重叠,刘裕也就比拓跋珪大8岁而已,是同一个时代的人,拓跋珪在北,刘裕在南,各自打区域赛。 402年,柴壁之战后,拓跋珪就没啥打仗,直到409年被刺死。402年,刘裕的名气已经很大,并于404年平定桓玄之乱,掌握大权。也就是说,拓跋珪、刘裕之间有5年重叠,属于各自阵营的首领,却能相安无事。 409年,拓跋珪被刺死,刘裕这才北伐南燕,时间非常巧合。如此,拓跋珪、刘裕一生都没交手,完美错开了。那么,为何会这样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北魏问题太多、太复杂,拓跋珪没啥精力南征东晋。 鲜卑拓跋部从部落到帝国转变,始于拓跋珪,他需要处理的问题很多,既有内部贵族势力的庞大,也有其他部落的挑战,拓跋珪需要巩固政权,精力有限,而东晋内耗,对北魏也没啥威胁。 拓跋珪纵横北方的时候,刘裕还没崛起,只是一个年级大的大头兵而已。402年柴壁之战时,东晋掌权的是桓玄,刘裕还排不上号,北府兵也被桓玄极力削弱。 桓玄之乱结束,刘裕也还不算独掌大权,他还需要收拾同盟者,自然没办法去与拓跋珪交战。409年很特殊,如果拓跋珪没有死,刘裕不会北伐南燕,因为刘裕自己后方就稳定。 北魏与南燕是邻居,虽说有矛盾,但拓跋珪不会允许东晋夺取山东。拓跋珪若是出兵参战,或者趁火打劫,刘裕也不敢招架。很简单道理,卢循、徐道覆在后方起兵,刘裕两线作战,没有任何胜算。 409年拓跋珪死后,北魏也不稳,自然不会救南燕。至于后秦姚兴,虽说表示要派10万大军救援慕容超,但姚兴被赫连勃勃折腾,压根就没这能力。如此,刘裕抓住机会,攻灭南燕。#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道武帝拓跋珪、宋武帝刘裕,两位同时代的强者,却没机会交手。究其原因,主要是拓跋珪
史海奇报屋
2025-07-29 21:26: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