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毛主席:“中国没有什么国际惯例,也不与国际接轨,我不需要遵守,社会的、国际规则的,我们映映大中华,是要为世界立规矩的”。只因世界规矩不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毛主席就要打破它。 1949年开国大典筹备时,礼炮该放多少响成了个需要定夺的事,有人提议按国际通行的21 响来,毛泽东听后摇摇头:“咱们按自己的来,就28响。” 这数字有特别的意思,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建国,正好28年,每一响都承载着对这段奋斗历程的纪念。 在毛泽东眼里,那些常被提起的“国际惯例”,不一定都适合中国的情况。 50年代中期毛主席接待外国客人,身边人提醒按规矩该穿黑皮鞋,他却笑着说:“我是中国人,按自己习惯穿就行。” 他这种不盲目跟从的态度,在重大事件上体现得也十分明显,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西方代表们都穿着笔挺的西装,毛泽东却让中国代表团成员穿上了中山装。 有人觉得这样不合国际会议的“规矩”,他却说:“中山装是咱们中国人自己的服装,穿出去代表的是中国的形象,没什么不合适的。” 那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凭借有理有据的发言和坚定的立场,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中山装也成了中国代表团独特的标志。 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时,面对印度军队的不断挑衅,毛泽东果断下令进行自卫反击,当时不少国家觉得中国不该“动武”,应该遵循所谓的“国际调停”惯例。 可毛泽东清楚,对于这种侵犯领土主权的行为,退让只会换来更大的麻烦,反击战打响后, 中国军队迅速击退了印军,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主权问题上的立场。 1956年波匈事件发生后,苏联方面希望中国能按照他们的意愿发表声明,支持其在东欧的行动。毛泽东却认为,每个国家的事情都应该由本国人民自己决定,不能由其他国家指手画脚。 最后,他还是顶住压力,坚持了中国的立场,也让其他国家看到了中国不依附任何大国的决心。 到了60年代末,国际上美苏双重施压,毛泽东却从中看到了机会,1970年通过斯诺传话:“尼克松要是想来,随时欢迎。”1972 年尼克松到访,见面后没先谈具体事务,反而聊起了天下大势,打破了世界僵局。 后来南海仲裁案发生时,很多非洲国家站出来支持中国,这并非偶然,毛泽东早年就常说:“世界这么大,规矩不能只由少数国家来定。”他心里明白,那些所谓的“惯例”,大多是强者给弱者设的限制,跟着走永远难以真正抬头。 毛主席从礼炮的响数到外交场合的安排,从战场上的决策到国际间的交往,每一次的“不按常理出牌”,都是希望这个刚站起来的国家,能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前行。
为什么说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人?很多人知道毛主席,却不了解
【15评论】【168点赞】
用户10xxx51
毛主席说得太好了!!![玫瑰][玫瑰][玫瑰]毛泽东主席永远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领袖和导师!!![作揖]
霸波奔
毛主席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领袖!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永远怀念他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