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一颗重量超过七两,价值超过200万的野生老山参在东北被挖出,而且开挖

安然浅笑生活 2025-07-29 19:16:59

1981年,一颗重量超过七两,价值超过200万的野生老山参在东北被挖出,而且开挖时长白山电闪雷鸣,让众人感觉十分惊异,最终这棵山参被当做国宝收藏。 野山参这东西在东北林区特别宝贝,因为它生长慢,药效强。长白山雨水多,土层厚,适合这种植物扎根。1981年夏天,抚松县露水河镇附近山上,董德双他们队伍第十天早上继续搜寻。在大黑山三道和四道拉子河之间,一棵大椴树下,董德双先看到一株植物,三杈叶,每杈四五片,看起来像山芍药。王忠全过来检查,确认是老参迹象。大家开始挖,过程花了四个小时。挖到一半,天空变暗,雷雨突然来袭,持续十分钟。 雨停后,继续清土,参体露出来,主根重,须子密,还有枣核状的艼,显示多次再生。整株参重九点二两,按旧秤算,相当于二百八十五克,超过七两标准。这重量在历史上少见,打破以往记录。参体三杈,两杈五叶一杈四叶,表面有珠点,证明年头长。挖出后,他们用布包好,避免损伤,带下山。县里药材公司一看,重量和形状都惊人,马上上报。专家测定,这株参药用成分高,能补气养血,比园参强三到五倍。价值方面,当时黄金价位算,它超过黄金三倍,估摸两百万左右。吉林省药材公司直接收购,没流入市场。 收购后,这株参王送去省里处理,后来摆在人民大会堂吉林厅展示。科研人员用碳十四测试,确认生长约一百六十年,但主根可能从明代开始,超过四百年,通过再生形成现在样子。保存时,放进恒温柜,温度十八度,湿度五十五以下,用药液浸泡,须子固定丝网。吉林省一九八七年出条例,野山参一级保护,禁乱挖。从那以后,长白山重超五两的野参再没出现。董德双他们每人分到四百二十五元,继续在家务农。王忠全晚年少上山,巩力新和王忠华也转行干别的事。参王如今在中国人参博物馆展出,提醒大家保护资源重要性。 野山参的价值不光是钱,还在于它对中医的贡献。东北人参产业因为这株参王更有名气,抚松县成了人参之乡。挖参规矩多,不能贪多,保护生态才行。科研上,这株参提供样本,帮专家研究生长规律。经济上,当时收购价虽不高,但后来估值上亿,显示稀缺性。文化层面,它象征长白山宝藏,吸引游客。政策保护后,野生资源慢慢恢复,但压力大。董德双回忆时,说那次经历改变一生,但没详细多讲。队伍其他成员也低调生活,没大富大贵。 参王的发现推动当地产业发展。抚松县加强种植,野山参虽少,但园参产量上去了。专家分析,这株参避开历史乱局,躲过殖民和战争,才存到现在。药效测试显示,它含人参皂苷多,治疗虚弱有效。展览时,港澳台商人出价三百万港币,没卖。保存技术先进,确保不腐坏。吉林省条例实施后,巡查队增多,罚款严。董德双晚年偶尔讲故事给年轻人听,强调安全采参。 这事件影响深远。东北中药材市场因为参王更活跃,价格稳中有升。科研机构用它做基准,比对新品种。保护工作扩展到整个长白山,种群监测常态化。人物结局平淡,董德双他们没成名人,就正常过日子。王忠全退休后在家,王忠华转工地。参王作为国宝,教育意义大,提醒可持续开发。

0 阅读:0
安然浅笑生活

安然浅笑生活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