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荷兰国防军总司令奥诺·艾谢尔海姆在澳大利亚“护身军刀”多国联合军

军用黑科技 2025-07-29 18:48:24

2025年7月,荷兰国防军总司令奥诺·艾谢尔海姆在澳大利亚“护身军刀”多国联合军演期间,公开叫嚣“不能只让美国独自对抗中国”,鼓动澳大利亚提升国防实力应对中国“军事崛起”。几乎同时,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在澳大利亚航母上宣称,若台海冲突升级,英国将与澳大利亚“并肩作战”。这两场闹剧的背景是:美国施压北约国家提升军费至GDP的3.5%,欧洲国家被迫购买美国武器“交保护费”;而亚太地区,中澳经贸关系正回暖,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刚结束访华,强调对华合作重要性。荷兰与英国的言论,本质是试图将欧洲对抗俄罗斯的成本转嫁给亚太国家,拉盟友“下水”分担压力。 正文剖析 军事战略视角:美国的“抽血”与盟友的算盘 美国近年来推动“印太战略”,核心目标是通过军事同盟遏制中国。但北约国家在俄乌冲突后已“筋疲力尽”——俄罗斯威胁减弱,欧洲军费却因美国施压飙升至GDP的3.5%,且大部分资金流向美国军火商。荷兰同意提升军费后,发现钱全用来买美国武器,相当于“定向输血”。特朗普甚至威胁“不交钱就退北约”,逼得北约秘书长吕特当众喊其“爸爸”。此次荷兰司令炒作“中国威胁论”,动机与吕特如出一辙:试图通过拉亚太国家入局,减轻欧洲被美国“抽血”的压力。 英国的算盘更直接。其国防大臣希利在航母上喊话“为台海而战”,表面是向美国表忠心,实则想借美国印太战略提升自身影响力。但英国海军早已不是“日不落帝国”——航母舰载机未满编,45型驱逐舰故障频发,连保卫本土都吃力,却妄想跨洋挑衅中国。这种“虚张声势”,暴露了英国在脱欧后国际地位下滑的焦虑。 争议点:有观点认为,欧洲国家炒作“中国威胁”是合理反应。但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对全球GDP增长贡献率达30%,中荷贸易额1200亿美元,荷兰从中国进口的芯片、电子设备占其GDP比重超15%。欧洲国家一边享受中国市场红利,一边配合美国反华,实属“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国际关系视角:亚太国家的清醒与欧洲的困境 亚太国家对欧美挑拨的态度明显分化。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访华期间强调,中澳贸易为澳创造大量就业,中国是澳铁矿石最大买家,澳牛肉、龙虾、葡萄酒依赖中国市场。尽管英国试图拉澳大利亚“入局”,但澳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明确表示,国防政策基于自身战略需求,不会盲目追随。近期中澳或恢复油菜籽贸易,若因英国言论泡汤,澳损失将远超政治收益。 东南亚国家的反应更冷淡。印尼、马来西亚官方强调“区域合作胜于对抗”,引用东盟2023年联合声明中的“印太自由开放”原则,拒绝选边站。这种清醒源于现实利益——中国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6.41万亿元,远超美国。 个人见解:欧美国家的“反华同盟”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各怀鬼胎。欧洲想甩包袱,英国想刷存在感,但亚太国家更看重经济利益。中澳关系的回暖证明,合作共赢才是主流,阵营对抗不得人心。 结尾总结 荷兰与英国的闹剧,暴露了欧美在遏制中国问题上的战略困境:欧洲被美国“抽血”后无力自保,英国军力衰落却硬装“霸主”,最终只能靠炒作“中国威胁”转移矛盾。而亚太国家的清醒选择证明,任何试图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行径,都注定失败。 为你推荐

0 阅读:9

猜你喜欢

军用黑科技

军用黑科技

隐形斗篷、脑控坦克、微波武器…实验室里的超级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