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秘书长吕特发出警告:不管是印度、巴西还是中国,如果还继续跟俄罗斯交易石油和天

青山绿水情难离 2025-07-29 17:07:43

北约秘书长吕特发出警告:不管是印度、巴西还是中国,如果还继续跟俄罗斯交易石油和天然气的话,我们将对你们采取100%的次级税制裁![凝视] 北约秘书长吕特最近在美国国会放出狠话,威胁对继续购买俄国能源的国家实施“100%次级制裁”。这番话直接点名中国、印度和巴西,要求这些国家领导人“给普京打电话”,否则后果自负。 特朗普配合演出,给出50天最后通牒,声称如果谈不成和平协议,就对俄国出口征收100%关税,对购买俄油的国家也要下重手。美国参议院85名议员已经准备好法案,授权对俄国贸易伙伴征收高达500%的关税。 但这场威胁大戏的真实效果如何?数据说话最有说服力。 2024年第三年战争期间,欧盟从俄国进口化石燃料总值219亿欧元,仅比前一年下降6%,而在购买量上只减少了1%。更尴尬的是,这笔钱超过了欧盟2024年向乌克兰提供的187亿欧元财政援助。 欧洲自己都没断干净,哪来的底气指责别人?2024年,欧盟进口俄国液化天然气创下1650万吨的纪录,超过了2023年的1520万吨。德国虽然禁止直接进口俄气,却通过其他欧洲港口曲线救国,继续购买俄国液化天然气。 匈牙利总理菲科直接开炮,称欧盟2027年全面禁止俄能源计划是“经济自杀”,斯洛伐克每年从俄气转售中赚取15亿美元,匈牙利也从中分一杯羹,两国政府都在为自己的钱袋子着急。 奥地利、意大利、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的制造商在去年12月向欧盟委员会强烈抗议,声称乌克兰决定不续签合同威胁到供应安全。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 再看看被点名的三个国家怎么回应,印度最直接,外交部发言人强调“确保人民的能源需求是压倒一切的优先事项”。俄油现在占印度石油进口的40%,2024—25年进口额超过500亿美元。 中国外交部回击更犀利:“中国坚决反对任何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关税战没有赢家,胁迫和施压不会有任何结果。”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你们爱咋咋地,我们不陪你们玩。 巴西总统卢拉也不是软柿子,明确表态不怕制裁,要知道巴西手握大豆、铁矿石这些欧洲急需的原材料,真要撕破脸,谁疼还真不好说。 这场博弈暴露出西方内部的深层矛盾,一边是美国想拉盟友一起对俄施压,一边是欧洲各国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阳奉阴违。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早就警告,再制裁下去工厂都要停工了。 能源市场从来只认价格,不看政治立场,俄国通过558艘“影子船队”运输了61%的海运石油出口,价值830亿欧元。这些船只像变魔术一样,把俄油运到世界各地,然后华丽转身变成“其他国家”的产品。 印度炼油商更是把这门生意做到了极致,他们低价进口俄油,精炼后高价卖给欧洲,赚得盆满钵满。据估算,印度和土耳其六家炼油厂向G7+国家出口的石油产品价值180亿欧元,其中约90亿欧元是用俄国原油炼制的。 最有意思的是时机选择,特朗普刚上台就急着在50天内解决乌克兰问题,这个期限本身就很可疑。专家分析,这更像是为了国内政治需要而设的表演时间表,真正的外交谈判哪有这么简单? 现实很骨感:如果中印巴真的大幅减少俄油进口,国际油价立马就会飙升。到时候第一个受不了的不是俄国,而是欧洲的老百姓和工厂。德国经济部长已经开始担心“去工业化”成真,法国意大利这些债务缠身的国家更是心里发虚。 这场能源博弈其实是在考验各国的政治智慧,美国想用经济武器逼迫盟友就范,但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能源安全关乎国家根本利益,任何政府都不会轻易妥协。 亚洲国家看得很清楚,西方这套“价值观外交”背后其实是赤裸裸的利益考量。当欧洲自己都在偷偷买俄气时,凭什么要求别人断绝往来?这种双重标准只会让更多国家对西方的道德说教产生反感。 更深层的问题是,这种制裁威胁正在加速全球经济秩序的重构。中俄加强本币结算,印度扩大多元化能源进口渠道,巴西寻求更多南南合作机会。美元霸权面临的挑战不是来自军事对抗,而是来自经济现实的倒逼。 当家庭为取暖费发愁、工厂为成本挣扎时,再漂亮的政治口号都显得苍白。这场制裁大戏最终可能伤害的是欧洲自己的竞争力和老百姓的钱包。 你觉得这次北约的制裁威胁会奏效吗?欧洲国家会不会最终扛不住经济压力而悄悄松绑?如果你是印度、中国或巴西的决策者,会怎样平衡能源安全和外交压力? 信源: 观察者网---北约秘书长宣称: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若继续与俄罗斯做生意,可能会受到“二级制裁”

0 阅读:50

猜你喜欢

青山绿水情难离

青山绿水情难离

青山绿水情难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