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的一天,齐白石已经快90岁了,他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一把将25岁的新凤霞拉进一个房间,指着一个放满钱的立柜:看到了吗,这里全是钱,你随便拿! 齐白石作为国画大家,晚年在北京过得安稳,周围人尊重他,新凤霞那时是评剧界的红人,两人本无交集,却因一次聚会结缘。1951年8月,吴祖光在家办宴请,来了老舍、侯宝林这些名家,齐白石也去了。他看到新凤霞,五官匀称,气质好,就一直留意。别人看出端倪,有人提议齐白石认她做干女儿,大家觉得合适,新凤霞当场同意。从那以后,她隔三差五去齐家探望,带点吃的喝的,齐白石也去剧场看她的戏,两人处得像家人。 新凤霞小时候家境一般,七岁进剧团学艺,先干杂活,边学边练,二十二岁演《刘巧儿》红了,老舍帮她介绍吴祖光,两人1951年结婚。吴祖光是编剧,圈子广,这次宴会拉近了大家关系。齐白石对新凤霞特别在意,1952年她演《祥林嫂》,齐白石看完深受触动,就带她回家,指着柜子里的钱,说都给她用。她没要,旁人劝齐白石,她不缺这些。齐白石清醒后,转而教她画画。她起初觉得难,识字少,但齐白石说艺术相通,唱戏画画一样。她慢慢学,每周去练,齐白石耐心教,花鸟画为主。 这份师徒情持续五年,到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去世。新凤霞从他那学到不少,融入自己创作中。她后来入党,用艺术为人民服务,推动文化发展。这事反映出新中国文艺工作者间的互助,齐白石不藏私,传技艺给年轻人。新凤霞也没辜负这份信任,继续在评剧上发力。齐白石一生节俭,爱财,但对新凤霞大方,说明他看重人才。两人年龄差大,却能结下这份情谊,靠的是对艺术的共同追求。在当时社会环境下,这种传承有助于文艺繁荣,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齐白石的作品影响深远,新凤霞的评剧也广受欢迎。他们的事例告诉我们,艺术无界限,前辈的经验值得后辈借鉴。新凤霞回忆录里提到这些,真实可靠,体现了那个年代的文艺氛围。齐白石晚年身体弱,但精神头足,教画时认真。新凤霞学成后,画过些花鸟,延续风格。这不光是个人事,还关乎文化传承。在咱们社会主义建设中,文艺工作者就这样一代代传下去,推动事业发展。齐白石对新凤霞的关照,没超出师徒界限,纯属长辈对晚辈的爱护。她丈夫吴祖光也支持,两人家庭和睦。 回顾这段往事,能看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界的活力。大家齐心协力,为人民创作好作品。齐白石和新凤霞的交往,没什么特殊,就是艺术圈的常态。但从中能学到,尊重前辈,学习技艺,对个人成长有帮助。新凤霞后来生活虽有波折,但她坚强,留下回忆录,给后人启发。齐白石的画如今价值高,但更重要的是精神遗产。
1952年的一天,齐白石已经快90岁了,他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一把将25岁的新凤霞
梦幻樱花季
2025-07-29 17:01:5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