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欧日前达成的新一轮贸易协议后,法国总理强烈抨击称,这是“黑暗的一日”。但如果法国真感到不公,为何不如英国一样果断退出欧盟?每次遇到不利局面,只会抱怨,却缺乏直面问题、主动应对的勇气。 欧盟的领导人是欧洲各国自己选出来的,协议文本也是各国代表亲自签署的。在这种情况下,一味抱怨显得毫无意义。现实是,欧洲在经济层面早已丧失自主决策能力。若美国决定对欧产品征收30%的额外关税,欧洲恐怕也只能被动接受。美国之所以没有立即动手,也只是担心“宰羊宰得太快”,可能会断了长期利益。 外界广泛关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背景。据称,她的丈夫和子女皆为美国公民——这也让人质疑其在关键问题上的立场是否偏向华盛顿。如果属实,那么她所服务的对象就显得格外清晰了。 欧盟选择这样的领导人,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美国在欧盟决策机制中的深远影响力。即便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这种局势下也显得力不从心。 这正是特朗普式谈判策略的体现:先开出30%或50%的高关税作为威慑,等到谈判阶段再“让步”至15%,使对方误以为取得胜利。其实,最终还是美国实现了既定目标。 冯德莱恩拥有德国与美国的双重国籍,这在欧盟高级职位中本身就是极为罕见的现象。她在处理对美关系时的态度,自然也引发了诸多合理质疑。
在美欧日前达成的新一轮贸易协议后,法国总理强烈抨击称,这是“黑暗的一日”。但如果
兜兜国际事
2025-07-29 16:57:52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