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李克农是好人,当年我靠边站没有秘书可用时,是他送来了叶子龙。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后,李克农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将妻子赵瑛和四个孩子全部送往延安,当时李伦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这次搬迁并非临时起意,李克农深知自己从事的隐蔽工作风险极大,家人留在国统区随时可能成为敌人要挟的筹码。
延安的生活条件艰苦,但李克农一家很快适应下来,孩子们在延安保育院读书,李伦后来回忆说,那段时光让他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什么是革命。
毛泽东和朱德听说李克农全家到了延安,专门邀请他们到杨家岭做客,在那孔著名的窑洞里,毛泽东询问孩子们对父亲工作的了解。
李克农的情报工作能力确实出众,在中央苏区时,毛泽东因为政治原因被排挤,连一个贴身秘书都没有配备。
李克农主动派遣自己的部下叶子龙去给毛泽东当秘书,叶子龙这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毛泽东去世。
不仅如此,李克农还想方设法为生病的毛泽东弄到了珍贵的鱼肝油,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这些细节体现了李克农的用心。
1935年遵义会议期间,李克农负责安全保卫工作,他提前侦察路线,安排警戒,确保会议顺利进行,没有出现任何安全问题。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党中央面临一个艰难选择,去还是不去?
李克农接到任务,要在最短时间内判断蒋介石的真实意图,他收集了国民党方面的100多份电报和大量其他情报材料。
通过仔细分析这些情报,李克农得出结论,蒋介石内心认定毛泽东不敢前往重庆,发出邀请只是为了在政治上占据主动。
正是基于这个判断,毛泽东决定出人意料地前往重庆,在政治上赢得了主动权,重庆谈判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李克农提供的准确情报分析。
1949年,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李克农陪同毛泽东一路北上,直到中苏边境的满洲里才返回。
在火车上,李克农向毛泽东介绍了一个现象,美国总统每天早上到办公室后,第一件事就是阅读情报部门准备的简报,这已经成为惯例。
毛泽东听后很感兴趣,询问了许多细节,这次谈话后来对新中国情报工作体系的建立产生了影响。
一天,李克农在办公楼内不慎从楼梯上摔下,头部受到严重撞击,当场昏迷不醒。
周恩来得到消息后,立即指示从北京、上海等地调集最好的脑外科医生前来抢救,经过紧急手术,李克农奇迹般地苏醒过来。
康复期间,李克农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那些长期在敌后潜伏的同志,他们的贡献应该得到应有的认可。
李克农开始着手整理这些隐蔽战线英雄的资料,希望为他们正名,他认为,这些人同样是革命的功臣,不应该被历史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