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泰边境的枪炮硝烟未散,一场围绕“谁来灭火”的外交罗生门却抢先上演,主角直指美国前总统特朗普! 据报道,柬埔寨首相洪玛奈近日高调宣称:“我要感谢唐纳德·特朗普总统阁下的倡议和调解,为我们与泰国寻找立即停火与和平的解决方案。” 此言一出,四座惊诧——因为它与冲突双方前一天达成的共识,可谓背道而驰。 回溯关键节点: • 冲突骤起: 本月24日,柬泰边境突响枪声,双方各执一词,互相指责对方率先越界挑衅。 • 战火升级: 不到48小时,26日清晨炮火密度陡增,区域紧张局势急剧升温。 • 区域自救: 关键转折出现在27日,马来西亚外长斡旋成功!宣布柬首相洪玛奈与泰代理总理普坦将于28日共赴吉隆坡和谈。更重要的是,双方明确达成共识——“不希望其他国家插手”,充分信任马来西亚这位“区域和事佬”。 这本是地区国家凭智慧与信任自主化解危机的积极示范,赢得不少赞誉。然而,洪玛奈平地一声雷的“谢特”宣言,瞬间让外交画风诡谲异常。 疑云重重,变味何在? 1. 时机蹊跷: 在各方为柬泰展现“区域自主解决冲突”能力而欣慰时,洪玛奈为何突然将功劳归于远在大洋彼岸、与当前调解无直接关联的美国前总统? 2. 逻辑矛盾: 刚强调“不欢迎外部插手”,转头就致谢域外势力“调解”,这如何自圆其说? 3. 对象迷惑: 特朗普既非现总统,亦无证据表明其在此次边境冲突中进行了任何官方或有效的调解活动。洪玛奈这番“天外飞谢”,依据何在?用意为何? 洪玛奈此举,不仅冲淡了柬泰双方与马来西亚共同努力达成的区域共识光环,更让本已清晰的和解路径蒙上迷雾。一句突兀的感谢,让一场区域国家展现成熟与互信的外交努力,瞬间跌入扑朔迷离的漩涡中心。 核心追问:这究竟是柬埔寨首相的一次外交口误?一种特殊的政治姿态?还是隐藏着未被洞察的区域博弈暗线?谜底待揭,您又作何解读?
收到1.3万亿大礼,特朗普枪口对准中方,24小时内,中方划出红线北京时间7
【16评论】【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