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偏心的后果!”近日报道,四川乐山,一女子因父母偏心姐姐,不愿意出钱照顾生病的父母,可姐姐觉得很委屈,父母从始至终一视同仁,妹妹这样做,就是为了逃避赡养责任,两人争吵后,妹妹和父母断绝联系,让姐姐独自照料,父母无奈之下,只好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了! “我不管了!你们爱找谁找谁!”那天,小女儿丢下这句话就摔门而去,而这场争吵的导火索,是如何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和行动不便的母亲。可姐妹俩都觉得自己是占理的那个:姐姐觉得妹妹无情无义,妹妹却满腹委屈:“从小到大,你们什么都偏向她,现在凭什么要我负责?” 原来,王大爷中风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老伴也因三级残疾导致行动困难。老两口的日常照料、医疗费用,一下子压在了大女儿肩上。她多次联系妹妹,希望两人共同分担,可妹妹的态度异常坚决:“他们只知道偏心你,现在有事了才想起我?” 在妹妹的记忆里,姐姐总是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好的衣服、更多的零花钱,甚至结婚时父母给的嫁妆都比自己丰厚。而父母对此的解释是:“姐姐身体弱,多照顾点怎么了?可这些理由,却在妹妹心里积攒成了多年的怨气。 但姐姐却觉得很冤枉:“爸妈哪里偏心了?只是她读书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而已,后来我结婚早,嫁妆都是自己攒的,爸妈根本没多给!”两姐妹各执一词,争吵不断升级,最终妹妹直接切断了和父母的联系,电话不接,家门不开,仿佛要与这个家彻底划清界限。 无奈之下,父母将小女儿告上法庭,要求她履行赡养义务。庭审中,妹妹依然坚持自己的理由:“他们偏心,就该让受偏心的那个负责!”可法官的话却让她愣住了:“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不因父母是否偏心而改变。”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义务,这种义务是无条件的。也就是说,即便父母真的存在偏心行为,子女也不能以此为由拒绝赡养。因此,法院最终判决:两姐妹需平均分担父母的赡养费用,包括生活费、医疗费和日常照料。 然而,在冰冷的法律条文背后,法官也试图给这个家庭一些温暖。他单独和妹妹聊了很久,听她倾诉了多年的委屈,也劝解父母:“孩子心里有疙瘩,你们平时是不是忽略了她的感受?”而老两口沉默许久,最终叹了口气:“我们也没想到会这样……” 不过,妹妹虽然接受了判决,答应支付赡养费,但她和父母、姐姐之间的关系,依然充满疏离。而姐姐在长时间独自照顾父母后,虽然得到了法律上的支持,却也身心俱疲:“一家人闹到这一步,真是没意思。” 其实,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的“偏心”往往并非刻意,而是一种无意识的倾向:比如更关注体弱的孩子、更依赖性格温和的子女,甚至仅仅因为某个孩子长得更像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可这些细微的差别,在另一个孩子眼里,可能就是不被爱的证据。 只能说,赡养是义务,但亲情更需要经营。父母若能尽量“一碗水端平”,子女若能多些理解,或许很多矛盾就不会激化到对簿公堂的地步。毕竟,法律能判定义务,却判不回失去的温情。而当父母老去,当子女成年,真正能维系这个家的,不是法院的判决书,而是彼此的理解与包容。 信息来源: 半岛晨报2025年7月27日|妹妹因父母偏心姐姐拒绝赡养父母(大参考)
“这就是偏心的后果!”近日报道,四川乐山,一女子因父母偏心姐姐,不愿意出钱照顾生
小悠悠聊社会
2025-07-29 14:55: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