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是深植于中国血脉的信条。回望历史,每一次国际灾害现场,我们从未缺席慷慨援手,这份担当,世界有目共睹。 但善良从不等于无底线的付出。就像自家屋顶尚在漏雨,确保家人安好、精准调配内部救援资源,永远是助人前必须夯实的根基——此刻国内多地正经历洪涝侵袭,此情此景下,将力量集中于守护家园,是负责,更是情理所向。 更关键的是,援助的真谛本不该是陷入“予取予求反遭伤”的怪圈。过往的经验提醒我们:一次次伸出的援手,未必能换回对等的尊重,甚至有过如“农夫与蛇”般令人心寒的教训。试想,若你总用炽热暖人,对方却转身拆你篱笆,再热忱的心,又能经得起几度冰封? 近日,针对菲律宾等国的水患,有网友犀利诘问:“美国驻军声称‘保护菲律宾人民安全’,此刻洪灾肆虐,不正该轮到他们披挂上阵?否则,那武装到牙齿的军力,究竟为谁‘站岗’?” 这一问,实则点出了国际援助的核心矛盾——当军事存在被冠以“保护”之名,真正关乎百姓存亡的灾害救援降临时,他们选择沉默,这种反差,难道不发人深省吗? 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但力量的输出与善意的释放,必须建立在自身稳定与相互尊重的磐石之上。选择在此时优先保障国内救灾,同时拒绝单向的、无条件的牺牲,并非退缩,而是对“善良”二字更深沉、更负责任的理解与守护。
善良有尺度!援手有前提,中国此刻的选择正当其时
暖暖的养宠指南
2025-07-29 14:55:3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