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年,朱温召儿媳王氏侍寝,谁料王氏轻声在朱温的耳边说:“你儿子要谋反!”朱温听了哈哈大笑:“他不敢!他要来,我就杀了他!”谁知下一秒,儿子朱友珪就带着500士兵闯入寝宫,朱温大怒,指着朱友珪骂:“逆子!”
朱友珪的刀却架得更近:“您何曾把我当儿子?我不过是您的猴儿罢了!”
这场弑父惨剧的种子,早在三十年前就已埋下。
朱友珪的出生,是朱温此生最想抹去的污点。 他的生母本是亳州青楼女子,当年朱温贪欢风流,转头却嫌女子卑贱。
当女子抱着婴儿上门认亲时,朱家大妇当众表演“滴血验亲”羞辱她。
血珠相融瞬间,朱温脸如死灰,这个连生母都不配进家门的私生子,注定活在阴影里。
更讽刺的是,朱温后来收养义子朱友文,亲生子朱友贞也陆续降生。
看着父亲搂着弟弟们骑大马、教射箭,朱友珪只能缩在角落啃指甲。
稍有差池,鞭子便雨点般落下。史书记载他“常遭鞭笞”,有次被打得三日不能起身。
当朱友珪用战功换来郢王爵位,以为终于能抬头做人时,父亲给了他致命一击:强占儿媳张氏。
更荒诞的是,这竟是朱温皇室的“家规”。他沉迷让儿子们献妻争宠,史书直言:“诸子妇皆侍帷幄”。
养子朱友文献妻王氏最得欢心,朱温竟因此想传位于他。
而朱友珪献出妻子时,连句“赏赐”都没得到,在父亲眼里,他始终是那个舞女生的。
弑父当夜的血腥,被《资治通鉴》浓缩成七十字:“友珪易服微行入左龙虎军,见统军韩勍,以情告之……夜斩关入。”但真相远比史比残酷。
据考证,朱友珪买通的是禁军统帅韩勍。当朱温发现宫门久久未关时,叛军已封锁所有甬道。他喊着护驾,却不知贴身侍卫早被调包。
更扎心的是临死对话,当朱友珪指骂父亲时,朱温竟反呛:“早该鸩杀你这野种!”这话彻底斩断父子情。侍从冯廷谔一刀捅穿朱温腹部,肠子流了一地。
老皇帝最后看到的,是儿子提着滴血长剑走向自己的宠妃们……
弑父后朱友珪的暴行令人齿冷:屠尽父亲后宫,连怀有龙胎的妃嫔都被活剖。可仅仅八个月后,他也在弟弟朱友贞的兵变中自刎。
朱家父子的悲剧,表面看是荒淫无道遭报应。深挖却发现,五代十国的乱世皇权早把亲情撕成碎片。
朱温篡唐时杀了唐昭宗全家,却在龙椅上重复仇人的路;他教儿子们“兵强马壮者为天子”,最终被亲兵割开肚肠。
当父子兄弟沦为权力绞肉机里的骨渣,谁还记得当年亳州城头,朱温抱着刚学会走路的朱友珪放烟花的夜晚?
后世总笑朱温“家贼专业户”,却鲜少看到乱世生存法则的黑暗面。
当忠诚随时可卖,亲情自然标得上价。这个曾把李世民奉为偶像的枭雄,死时肠穿肚烂的模样,竟比隋炀帝更凄惨三分。
《旧五代史》写朱温之死极简略:“友珪仆夫冯廷谔刺帝腹,刃出于背。”
寥寥几字抹去了所有血腥,可当我们翻开汴梁宫砖下的血痂,历史正在呼号:权力若没亲情做锚,再高的龙椅都是断头台!
阿飞
因果报应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