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6岁知青被诬陷偷了公社里的54元钱,为此失去了回城机会。后来,他偶

趣叭叭呀 2025-07-29 14:01:36

1969年,16岁知青被诬陷偷了公社里的54元钱,为此失去了回城机会。后来,他偶然间得知了真相,知道了小偷是谁,但并没有揭露此事。13年后,他无比感激自己当时没有戳破事情的真相,那一刻,他心里也不得不感叹命运的奇妙!

54块钱,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算什么。可在1969年,那就是一座山,压垮了16岁知青张扬州的整个人生规划。

张扬州年纪小却是杨家庙公社的组长,这小子念过书,办事利索。

那年冬天查账,公社钱匣子里少了54块钱。保管员就是他张扬州,这盆脏水泼下来,百口莫辩。

村里李大娘当场嚷起来:"钱在你手里没的,不是你拿的还能是谁?"这顶贼帽子死死扣在了他头上。

张扬州记得那感觉,像被堵在死胡同里,四面都是墙。

他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老张头、王寡妇的脸挨个在脑子里过筛子,可怎么也想不出谁真能偷这保命的钱。

最后他咬着牙把家里攒的猪崽钱、口粮钱全凑上,把这无头债填平了。

没人再提偷钱的事,可更沉重的后果来了,知青回城名单贴出来,没他的名字。

公社主任拍着他肩膀叹气:"小张啊,那54块钱的事,档案里记着呢。"

那天张扬州蹲在土墙根下抽了半包烟,眼睛通红。就在这时,隔壁李婶端了碗菜粥过来。

她看见张扬州手里捏着的回城通知单,手一抖差点把粥洒了。

她声音都在飘:"小张……那个……听说这次回去的都是清白户?"这句话像根针,扎醒了张扬州,他猛然想起李婶寡妇失业,女儿小芹的书包补丁摞补丁。

可上个月赶集,他亲眼看见李婶买了新钢笔塞进小芹书包里:"拿着!去城里上大学用!"

钱是李婶偷的!张扬州蹭地站起来就要往公社跑,却看见小芹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袄,攥着书本边走边背,碎发被风撩起来盖住了眼睛。

那双眼睛亮得像山涧里的泉水,他想起村里老人嚼舌根的话:"李家丫头再没学费,明年就得嫁人了。"张扬州站定在原地,像被钉子钉进了黄土里。

他攥着裤兜里准备去告发的纸条,看着碗里热气腾腾的菜粥,最后把纸团塞进了灶膛。

这桩无头公案就此沉进岁月河底。张扬州把铺盖卷扔回乡里废弃的粮仓,白天种地晚上点煤油灯看书。

村里人说他倔,命里就该刨土坷垃。

只有他明白,自己心里憋着股劲儿,要另走一条路出来,考大学!后来果然收到师范录取通知书那天,他顶着烈日跑到后山疯跑,对着空旷的谷地嘶吼。

谁知迎面撞见个抱着书的姑娘,书本撒了一地,正是提着行李要去城里报到的小芹。

大学的青砖楼里,当初隔着一碗粥的两个人成了同桌。

张扬州看见小芹笔记本里夹着张褪色粮票,背面铅笔字迹模糊写着"扬师院课本费"。

那个瞬间像被雷击了,54块钱砸在心底的回声震得他指尖发麻。他猛地扭过头去,图书馆窗格上的光影晃得人眼睛发酸。

四年后他们在校史馆大红灯笼下拍毕业照,小芹的白衬衫领口熨得笔挺。

谁都不知道,新娘捧花底压着张扬州连夜写的信:"1969年54元钱让我留在此地,后来明白是命运要让我等你。"

婚礼前夜,他揣着这封信走到江边,在凌晨薄雾里点燃火柴烧成了灰。

有人问过张扬州:"当年要是揪出偷钱的,现在该在省城端铁饭碗了吧?"

他正给小芹扶着教具,墙上贴满孩子们画的"张老师教数学"。

两口子相视一笑没接话,倒是屋里那架旧钢琴叮咚响起来,小芹在教学生弹当年知青排演节目的老歌。玻璃窗外阳光涌进来,照亮墙上"桃李满天下"的锦旗。

偷钱的人早不重要了,要紧的是当年那个湿冷的傍晚,知青点门口颤抖的菜粥碗和少女求知的眼睛。

他那时懵懂的一个转身,冥冥中给自己挣出了半生灯火。

命运的诡谲处就在这儿:那年毁他前程的54块钱,恰恰铺成了通往此生所爱的独木桥。这人间得失,谁又能真掰扯得清?黄土不会说话,但埋在地下的麦种终会顶破冻土。

0 阅读:68

猜你喜欢

趣叭叭呀

趣叭叭呀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