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和以色列做生意就打谁?胡塞撂狠话,以军装人道实则服软
这事摆在那儿了,谁还看不懂?胡塞武装彻底撕下了“地区力量”的伪装,直接喊出一句话:“你跟以色列做生意,我就打你。”至于是哪国船,挂什么旗,驶向哪儿,他们一句话:不在乎。
我们得先把这句话掰开了看——这不是在封锁红海,这是在给以色列全球供应链套上绞索。
胡塞武装到底图啥?不是打仗,是要打疼
先说背景。2023年10月以后,巴以开战,以军在加沙那叫一个狠,但越打,国际社会越觉得“这事不对劲”。胡塞武装这边倒是越打越“上道”,导弹+无人机,专挑商业船只下手,尤其是那些和以色列有关的。
这次更是直接把话放明了:第四阶段开始,凡是和以色列有贸易往来的航运公司,准备挨炸吧。
这招高明在哪?不是单纯打仗,是打痛点。胡塞知道打不过美以,但可以让你全世界的供应链跟着疼。从也门打出一张地缘牌,让红海成为全球物流的“溃疡口”,尤其是对依赖苏伊士运河的亚洲到欧洲航线,等于一刀封喉。
再往深里说,这不是普通的恐吓,这是用“无限责任链”捆绑国际资本。今天你和以色列有业务,明天你就可能在印度洋挨炸,胡塞说了算。这可不是谁都敢玩的事儿。
以军突然“人道主义暂停”?别天真,这是舆论投降
就在胡塞放话的同一天,以色列军方突然宣布:每天上午10点到晚8点,在加沙三地暂停军事行动。
听着像良心发现,但我们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是现在?
联合国批了半年,以色列一直不松口。可这回连“指定人道通道”和“安全路线”都画出来了,难道是突然心软了?
当然不是。
原因有三: 美国内部压力大:美国媒体和民间已经不买账,以色列再不收手,连民主党都保不住。
外部盟友撑不住了:欧洲不少国家已经开始明着批评以色列打“过火”,甚至呼吁断供武器。
胡塞武装把战火推向全球航运,逼得以色列开始“修脸”,至少得在舆论上降降温,否则就不是打仗,是“外交孤儿”。
说白了,以色列现在是在“投降”于国际道德压力和战略耐心的极限。
中国的立场其实很明确,但必须说得巧
看到这儿,很多人会问,那中国怎么办?会不会被胡塞波及?
现实一点说,不会,但也不能装看不见。
中国和胡塞没敌对关系,中国对红海的依赖也在持续优化; 胡塞武装并没主动点中国名; 中方一直呼吁“停火止战”,这是底线态度,没模糊空间。
但话说回来,中国的船在走红海航线的确要小心,因为现在不是看你跟谁交好,而是你货主跟谁有生意。
有意思的是,2024年底有几艘中资船被误击,胡塞方面立刻“声明+道歉”,反应堪称罕见。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在中东的“战略中立”是有信誉的,大家都还顾着面子。
接下来就是“玩极限”
现在的局势就两个字:极限。
胡塞在玩极限,以色列在打极限,美国在拖极限。看上去各方都踩着红线跳舞,但一旦哪边出错,这局面就会滑向更失控。
胡塞这次的话,听着狠,其实留了余地。他们不是打所有船,是打跟以色列有关的那一部分,这就给了大家操作空间——比如改航线、换公司、改名挂靠……中东人也不是第一次玩这种“既强硬又留活口”的套路。
胡塞这次出手,不只是“中东游击队”的胆大妄为,而是战略博弈的精准一刀。而以色列的“暂停军事行动”,看似人道,实则退了一步,是被全世界逼着让步。
战争是残酷的,但更残酷的是,那些被逼到墙角还在强撑的国家,最终不一定输在枪口下,而是被千刀万剐的制裁、封锁和“孤立感”慢慢熬死。
这场博弈谁先崩,不在战场,而在“忍耐线”。谁能咬牙忍到最后,谁就能留下嘴角一丝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