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美国顶级狙击手艾克上校在一次射击中打中了一名志愿军战士,让其掉进了壕沟中,大约20分钟左右,尸体竟然动了起来,吓得美国人又赶快补了两枪,紧接着美国人突然就像失去了生命般,倒在了地上。
1953年,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那场王牌对决,相当有戏剧性。
美国顶级狙击手艾克上校,瞅准时机开了一枪,打中了一名志愿军战士,这战士“中弹后”一下掉进了壕沟里。
按说,这人被打中了,掉进沟里,肯定凶多吉少了吧。大约过了 20 分钟,奇怪的事儿出现了,那原本一动不动的 “尸体” 竟然动了起来。
这可把在远处暗中观察的美国人吓得不轻,他们心里猛地一颤,急忙朝着那有动静的地方又补了两枪。
可谁能想到,紧接着这个艾克上校自己却像断了线的木偶一样突然倒下,再也没能爬起来。这究竟是咋回事呢?这里面藏着一段志愿军战士的传奇故事。
这个让美国人意想不到的志愿军战士叫张桃芳。当时张桃芳参军也就一年多,可别瞧他入伍时间不长,但在战场上那可是个厉害角色。
说到他在狙击方面的本事,那是一点一点练出来的。刚上战场的时候,张桃芳拿着枪,虽说瞄准了敌人,可子弹老是从敌人身边飞过去,有时候一梭子子弹打完了,一个敌人都没打中。
这可把他急坏了,部队休整的时候,他就经常去找班长,虚心地向班长请教,让班长给自己指点指点枪法。于是在班长的耐心指导下,张桃芳的枪法慢慢有了起色。
到了1953年初,经过长时间不懈地努力练习,张桃芳的枪法终于达到了要求,然后成功进入了狙击小组。
进了狙击小组之后,张桃芳就和其他枪法准的志愿军战士交流经验。这一交流可不得了,他就像一下子开窍了一样,在后面的狙击战斗里,狙杀敌人那是频频得手。
其实张桃芳用的枪不是那种带着高精度瞄准镜的专业狙击枪,而是一把只有准星的莫辛纳甘步枪。这枪虽说只是普通步枪,可射程也能达到 1000 米,在张桃芳手里,用起来就跟狙击枪没啥两样。
1953年1月以后的战斗里,张桃芳经常在战场上放 “冷枪”,而且打得特别准,这可把美军给惹恼了,美军就想着一定要除掉他。
可张桃芳反侦察能力强着呢,每次打一枪就马上换个位置,美军想找他的位置,那可太难了,经常跟丢。
等到了1953年5月,为了解决这个大麻烦,敌人派出了他们的王牌狙击手艾克上校,专门前来对付张桃芳。
这艾克上校可不简单,在二战及朝鲜战场执行过好多次狙杀任务,那脑袋瓜转得快,枪法更是出神入化,美军内部都称他为 “幽灵”。
艾克一到战场,他的侦察能力就发挥了作用,很快就发现了张桃芳,然后他二话不说,抬手就是一枪,子弹 “嗖” 地一下就朝着张桃芳飞过去了。
幸亏张桃芳反应够快,子弹只是擦着他的耳边飞了过去。但张桃芳心里明白,自己被厉害的狙击手盯上了,当下决定先躲起来。
于是,在子弹擦耳而过之后,他机灵地假装中弹,往后一仰,就躲进了战壕里。但是张桃芳可不是干等着的人,他一边躲,一边凭借着刚才对地形的观察,还有子弹飞来的方向,快速分析出了艾克所在的方位。
因为艾克在狙击这方面经验丰富得很,所以他觉得刚才那一枪肯定把张桃芳打死了,可他为了确认,还是打算再等等看。
张桃芳那边,他把钢盔用枪托着,从原来的位置举了出来,想引艾克开枪。可艾克也很狡猾,这些把戏骗不了他,他愣是没开枪。
张桃芳一看这招不管用,一咬牙决定冒险一把,亲自出去找找敌人的位置。他快速地朝着另一个狙击位置跑去,在跑的过程中,还瞅准时机,短暂地观察了一下敌人的位置,锁定了敌人。
艾克看到张桃芳跑出去,连着开了两枪。第二枪开完,他瞧见张桃芳身体一软,一个踉跄就倒在了掩体后面,心里想着终算把张桃芳干掉了。
于是他又等了一会儿,张桃芳没再出来了,他想着那一定是“死”了。可就在这个时候,艾克的狙击镜右侧,突然站起来一个人,枪口明晃晃地瞄准了他。
艾克吓了一跳,连忙调整镜头,朝看着的地方扣动扳机。可就在这一瞬间,艾克只觉得浑身一软,鲜血 “噗” 地一下从脑门喷了出来。
最后,张桃芳成功杀掉了艾克,而艾克打出的最后一发子弹,也差一点点就击中了张桃芳。
经此一战,张桃芳 “狙击之王” 的名声就传开了。那段时间,美军一提到张桃芳的名字,都害怕得不行。
直到战争结束很多年后,美军每次说起谁的狙击技术厉害,张桃芳的名字还总会被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