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北大才女王承书扔下丈夫儿子不辞而别,丈夫张文裕翻遍北京城找不到人。1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7-29 11:36:48

1960年,北大才女王承书扔下丈夫儿子不辞而别,丈夫张文裕翻遍北京城找不到人。17年后,一个白发老太太站在家门口,儿子愣住了,突然冲过去抱着她嚎啕大哭。

1960年,一个再也寻常不过的早上,北大物理系教授张文裕却发现妻子不见了,家里找不到她的身影。桌上压着她常戴的眼镜,书柜里塞了张写着“勿念,归期未定”的字条。

张文裕跑遍全城也没找着人,没想到再次见到妻子时,17年的分别,当年年轻的的妻子已经变成了一位白发老人。

整整十七年的时间,一家三口因为妻子的特殊工作而被迫分开。

王承书,出生在上海书香门第,是一位喜欢物理的大家闺秀,1930年凭借优异的成绩考进燕京大学物理系,全班就她一个姑娘,但毕业时还拿了第一名。

后来出国留学,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跟导师乌伦贝克搞研究时,两人鼓捣出个“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惊动国际物理学界,美国人拍胸脯保证,她要是就留在美国专心搞研究,准能拿诺贝尔奖。

可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王承书和家人就连夜打包行李准备回国,直言要趁着现在国家百废待兴时回去建设中国,要在祖国最需要人才的时候,回到祖国的怀抱。

美国政府不愿意放行,当局扣押了她们一家的行李,还派特务盯着她们家的一举一动。

硬是拖到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自与美国当局交谈后才放行。

回国后,王承书刚在北大教了两年书,原子弹研发总管钱三强便登门了,劝说王承书,现在国家需要她改行搞铀浓缩,但需要她从头学起……

而她没有丝毫犹豫便答应了钱三强的请求,从头学习一个新的方向,只为帮助国家的建设。

两年后钱三强又来了,这次带来的任务更难,他邀请王承书去研究核扩散理论,这还不是最难的,难的是还得隐姓埋名去西北秘密研究,连丈夫孩子都不能说。

听到这些,王承书也眼皮都没眨的就答应了。三天后,她独自拎着个小皮箱,没有跟家里任何人告别,在家里留了张字条就坐上了去兰州的火车。

做研究的地方条件很差,苏联专家撤走时撤得很干净,连张纸片都没给我们留下,五千多台设备像堆废铁一样堆在厂里。

于是王承书带着一群年轻人白天泡车间,晚上啃资料,最爱穿的旗袍换成粗布工装,日夜刻苦得研究把一头黑发都熬成了白发。

1964年10月,罗布泊升起蘑菇云,这一消息震惊全世界,举国欢庆。可能当时功劳簿上没有写王承书的的名字,但是现在还是被很多人知道了她在背后的付出。

您可能以为到这里王承书完成任务就可以回家了,但故事并没有完结。钱三强第三次找到王承书,因为研究建设还没有结束,希望她能再度参与研究。

王承书依旧依旧只以一句“我愿意”回答,便投身研究之中。

在这十七年间,王承书的丈夫张文裕,始终守着北京的老房子没有搬家,连家具摆设都保持原样,除了她的离去,家里的一切都没有改变,因为他还在等着妻子回来。

17年的时光匆匆而过,王承书的儿子从小孩长成了大人,这么多年没有见过母亲,他记忆里母亲的模样早已模糊。

直到1977年,离家17年的王承书终于回家了,当她敲响大门,就看见前来开门的儿子,虽然17年没有见面,但她的儿子一看见她就满眼泪水,对着她说她是英雄!

晚年,她把自己的积蓄全捐希望工程,临终前还把遗体捐给医学院做研究。她努力建设国家,为国家付出的贡献,都证明了她是一位好党员。

如今回看这位母亲,她在家“消失”了17年,但却把这17年完完全全地奉献给了国家。这种深藏功名的默默付出,比任何勋章都耀眼。

0 阅读:0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