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国军少将陈中柱战死后,头颅被日军割下带走。陈中柱怀孕的妻子,带着女儿,冒死来到泰州,向日军司令当面索要丈夫的头颅。
1941年6月5日,江苏兴化一带的枪声终于渐渐平息了。然后在清扫战场时,却发现了一具无头遗体躺在硝烟中,后来被人认出来是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第4纵队少将司令陈中柱。
这位才35岁的将领,在刚刚结束的与日军的交战中,因为身中数弹不幸牺牲,然而,后面发生的事却令所有中国人发指。
牺牲后的陈中柱,竟被惨无人道的敌人割下了头颅,计划拿着他的头颅,作为战利品邀功。
陈中柱被割下头颅的消息传开后,他怀有身孕的妻子听闻噩耗大受打击。但她没有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而是想着要要回丈夫的头颅。于是,她在当地人的帮助下,匆忙坐船赶往泰州城。
到了泰州城,这个怀着孩子的女人竟直接闯进了占领泰州的日军司令部,面对面找杀害丈夫的鬼子,要丈夫的头颅!
可以说,她这样的的行事胆量,听着都让人倒吸一口凉气,不由得心生佩服。
您说王志芳当时孤身一人闯进日军司令部,索要丈夫头颅她怕不怕?肯定怕!丈夫没了,自己还大着肚子,女儿也小。但怕归怕,她心里就一个念头,那就是得把丈夫的头找回来,让他能完完整整地下葬。
陈中柱将军,出生于江苏一个普通农民家的孩子,打小家里就不太富裕,小时候与共产党员赵敬之是好朋友,家中贫困时还曾受过赵家接济。
长大后考上了黄埔军校,成了第六期的学生。抗战的枪声一打响,他就上了前线,凭借一身过硬的本事一路当上少将团长,还在台儿庄与赵敬之并肩作战参与了台儿庄战役。
由此可见,国共合作在他身上不是口号和空喊,而是实实在在的与共产党并肩作战战斗的情谊。
而他不光会打仗,还很会搞宣传。组织人办报纸,像《战地新闻》《新群报》,鼓动学生们演戏唱歌,宣传大家要团结起来抗日。
1939年秋天,他的部队在泰州驻扎时,还和新四军联手打过鬼子,埋伏起来打沉过鬼子两条汽艇。
在陈中柱牺牲4年后,因为他的功绩还被国民政府还追认为中将。再后来到1987年,因为他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的表现,江苏省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到了2014年,国家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单,陈中柱的名字也名列其中。
而在他的老家江苏建湖草堰口,有一所“中柱初级中学”,校园里还立着他的半身铜像,还有个小陈列室摆着他的英勇事迹,介绍了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他被人们称为”断头将军“。
每年开学,学校都会组织孩子们去看看这位“断头将军”,听听他的事迹。在学校学习成绩好和表现突出的学生,还能拿到以陈中柱和他妻子名字命名的奖学金,来激励学生们努力学习。
而就在今年6月底,一出叫《燃尽硝烟》的淮剧,就在陈中柱的老家开演了,内容取材就是来自于陈中柱将军,以他妻子王志芳闯敌营要回头颅的故事展开,讲述了他的一生。
戏演到最后,王志芳捧着装着丈夫头颅的陶罐走出日军军营,台上响起演员的合唱:“愿以此身化长风,拂遍关山九万重。人间永存一粒火,燃尽硝烟星月明”。
而这“一粒火”,唱的就是咱中国人那股子压不垮的硬气!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中国人永远会挺起自己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