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工球评频道】2025.1.18:最近收到几个某扑来的球迷的私信,大概内容是

不知名的搬运工呀 2025-07-29 11:09:27

【搬运工球评频道】2025.1.18:

最近收到几个某扑来的球迷的私信,

大概内容是:希望我们能去发动“手中力量”举报火箭板块的管理并投诉超管,为某些球员“正名”。无独有偶,借着最近很多好朋友和球迷对队蜜和人蜜讨论的界定,笔者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微博这个平台区别于某扑,原因在于这个平台在篮球垂类层面,有极强的包容性,同时也有更强的温层存在。球迷在每个自己主动筛选的博主的温层下,汲取自己需要的情绪价值、认知更新、以及不同的看待问题的角度…

做个比喻,某扑就像一台电视机,给你10个台,你不看这个,就只能看那个,你没有跳出这个范围,选择其他节目的权利;而把微博比作电脑,你有键盘和鼠标,可以随时选择自己想看的节目…找到志同道合的用户,形成一个固定群体。

微博在降低人耗方面,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几乎把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所以搬运工机缘巧合,出现在了这个“生态位”,笔者能持续不断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和内容,就会匹配到适合自己的用户,最终将这个受众面拓宽,形成自己的小圈子。能做到影响力最大化的关键,在认知水平和前瞻性的研判水平差异化,这无关人蜜和队蜜的区分。

对比论坛,这个平台的自由与包容教会我一个道理:以球会友,求同存异,前提是互相尊重;聊球的世界何尝不是另一个维度的世界,要时刻记得,成年人不做说教,只做筛选。

回到正题,球迷在论坛的发言,会受到版规、管理者控制言论风向的影响,很容易在某些特定时间点,“随波逐流”,从而对一些事物做出“大多数的判断”,这是人的本能,也是很多球迷在论坛待久了会形成的安全思维,即使真的有一些不同的想法,久而久之,受困于用户黏性和所谓的“面子文化”,不敢表达真实想法,不想惹不必要的麻烦,从而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拿刀子的人”。

真正想跳出这个圈子,离开“信息茧房”,需要魄力和勇气。首先要意识到“温水煮青蛙”的背后寓意。且需要“内在动力”持续性反思自己的问题、不断试错,总会衍生新一轮的是非观和对事物新的认知等…

而上面提到的不愿随波逐流的“内在动力”,到底是什么?我想,人与人生而不同,观念也不尽相同,不奢求美美与共,但理应清醒,找到适合自己的圈层,而不是误以为这个平台有严苛的等级制度的分别。对于球迷,尤其是从YAO时代走过来的火箭球迷,我们的“内在动力”,有且只有“火箭队蜜情结”,这也是很多球迷在舆论几乎被“加工”到离谱的节点,笔者一直从低谷到高光,不间断支持杰伦格林,支持火箭这支队伍的底层逻辑,因为杰伦格林是火箭队的球员,承载着火箭队的上限,是球队复兴的希望。

所以,队蜜身份就是一种象征意义,不可名状,一旦放到嘴边,当作谈资和划分圈子的“武器”,就背离了队蜜凑在一起的初衷…

同时,由于“声量”和发声人数出现不均衡,这也就出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经典论证,即少数维护一些看似早已没有希望的球员,是出于某种目的和想法,刻意煽动球迷,形成所谓的饭圈,继而出现本文的核心:人蜜。这里面,有圈子文化的影响,也有球员自身的问题,但对年轻人没有耐心、急于判死刑的行为,如今反噬强烈,该来的,都来了…这不是别人煽动的结果,这是你自己的因和果,做错了如何?连续识人不清,又如何?坦诚是必杀技,不做无意义的解释。

很久以来一段时间的舆论是,明确表达支持杰伦格林的被打成饭圈,明确支持申京的,又被打成球盲等等…不过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指出球员问题和捧高踩低、阴阳球员,还是要分得清,哄小孩、pua的球评模式,确实不是笔者的风格。

而在微博这个平台,每个人都有选择与被选择的权利,争夺话语权,统一球迷思想,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做好眼前事,输出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剩下的交给时间和球迷做评判,更具有现实意义。

这也是,笔者从未在任何平台、任何地方强调过自己是什么身份的根源,懂你的人自然会懂,厌恶你的没有必要做毫无意义的拉扯。而队蜜更无所谓高贵,人蜜也有理性的群体,一刀切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只针对观点,不针对人群,才是正循环的聊球氛围,一支独放不是春,热盼百花齐放~

所以,我劝开头那些朋友,尊重每个平台不同的运行机制,尊重“游戏规则”,如果遇到不合适或者不顺心的事情,果断去做筛选,而不是执拗地做没有意义的挣扎。

认清生活本质,并依然热爱它,这句话有普世意义,

也祝各位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共勉[心][航天员]

nba吐槽大会NBA[超话]休斯顿火箭[超话]

0 阅读:0
不知名的搬运工呀

不知名的搬运工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