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明确记载诸葛亮“身长八尺”,以往学者凭借文献的书面记载推算,得出当时一尺合今23厘米。但大量出土古尺实物测量数据证实:三国一尺,合今24厘米。
诸葛亮生于东汉末年181年,琅琊阳都人,那地方现在山东沂南。家里情况一般,爸诸葛珪当过泰山郡丞,早逝后叔叔诸葛玄带着他和弟弟诸葛均辗转豫章、荆州避乱。少年时诸葛亮在襄阳隆中隐居,自耕自读,交友圈子有徐庶、崔州平等士人,常议论时政。他娶了黄承彦女儿黄氏,夫妻俩过着简朴日子。建安十二年,刘备听说他名气大,三次上门求才,诸葛亮才出山,献上隆中对策,建议刘备联孙抗曹,取荆益二州成鼎足局面。刘备采纳后,诸葛亮随军,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刘备败退,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孙权结盟。赤壁战后,刘备得江南四郡,诸葛亮帮着治理民政,征收军资。建安十六年刘备入蜀,诸葛亮留守荆州,协调后勤。益州定后,刘备封他军师将军。章武元年刘备称帝,拜诸葛亮丞相,总管国政。章武三年刘备东征败归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辅佐刘禅,诸葛亮承诺尽力。刘备死后,诸葛亮稳定蜀汉,平南蛮叛乱,整军备战。
其实诸葛亮早年经历挺接地气,没啥神话色彩,正史三国志蜀书里陈寿写得简洁,他身材高大八尺,面容英伟,让人印象深刻。过去学者看古书,估三国一尺23厘米,诸葛亮就一米八四出头。可1984年安徽马鞍山朱然墓挖出木尺,实测24厘米,这数据一出,推翻旧论,三国一尺合今24厘米,诸葛亮八尺算下来一米九二。刘备七尺五寸,一米八零。曹魏许褚八尺余,两米开外。诸葛亮山东籍贯,古来出高个,正史史记载孔子九尺六寸,东周一尺23厘米,两米二零,即便夸张点也两米。汉书东方朔自述九尺三寸,西汉一尺23厘米,两米一四,不会假报。这些高人比诸葛亮还突出,他一米九二不算稀奇。考古不止朱然墓,甘肃嘉峪关三国骨尺也24厘米左右,洛阳汉尺23厘米渐变到三国24厘米,专家比对多件实物确认。山东古人骨骼分析显示体型大,三国乱世高个常见。
话说身高这事虽小,却反映古今尺度差异,以前误算让诸葛亮显得中等,现在实物证一米九二,更贴合他军中统帅形象。刘备一米八零,两人合作时高度差明显。许褚两米虎将,战场上压人一头。孔子两米二零,讲学时门徒仰视。东方朔两米一四,上书汉武帝自荐身材,皇帝召见比量。山东古代高人多,正史确凿,考古骨骼支持。三国尺24厘米标准,从朱然墓木尺到其他出土物一致,学者实验室复测无误。相比之下,诸葛亮身材伟岸,但跟前辈和敌将相当,显示地域体格特征。古尺演变从汉23厘米到三国24厘米,渐增趋势,影响所有人物推算。
诸葛亮掌蜀汉后,建兴三年先南征,击败雍闿高定孟获,收服南蛮,稳定后方。建兴五年第一次北伐,上出师表,派赵云邓芝佯攻箕谷,自领主力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响应。但街亭马谡违令失守,蜀军退兵,诸葛亮贬己三级,斩马谡。建兴六年第二次北伐,围陈仓,粮尽撤军,设伏杀王双。建兴七年第三次北伐,攻武都阴平,得二郡。建兴八年曹真三路进兵,诸葛亮汉中防御,大雨魏军退,蜀追击。建兴九年第四次北伐,用木牛流马运粮,败郭淮,占祁山,李严谎报粮阻,诸葛亮贬李严,回蜀。建兴十二年第五次北伐,出斜谷,五丈原对峙司马懿百日,魏闭营不出,诸葛亮病重布置后事,秘不发丧,蜀军撤退,他五十四岁去世。魏追击,姜维设伏杀张郃。蜀汉赠忠武侯,葬定军山。
其实北伐虽五次局部胜,但整体未成,因蜀国户口少,二十八万比魏上百万,实力悬殊。诸葛亮励精图治,兴水利推贤才,却粮道难,祁山汉中险阻,魏防御强。第一次街亭失,暴露用人问题。第二次陈仓粮尽,显示后勤弱。第三次得郡小胜。第四次木牛流马创新运粮,却李严误事。第五次五丈原相持,诸葛亮积劳病逝。史实中北伐维持对峙,没神话般神机妙算,更多现实困境。蜀汉后继无人,刘禅昏庸,北伐成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