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28岁的他确定皇位肯定会到手,他隆重的换上王服,站在宫门口等待继承皇位,没想到,结果被一个3岁小孩捷足先登。 这个人就溥伟。 康有为曾经评价恭亲王溥伟,“志节奋厉,心术忠纯,文学博通,才器练达,招致豪杰,蓄养壮士,激励志义”,甚至声称,在清朝的宗室和内外诸君臣中,没有人能和溥伟相比。 可见溥伟是个非常优秀的皇室成员,所以他一直觉得自己能当皇帝,可是现实给了他希望又让他失望。 可是,因他儿子先他而死,所以,便由孙子溥伟继承了恭亲王的王位。 当时的溥伟才18岁,就已经成了第二代恭亲王,比他生父载滢的爵位还高几级。 溥伟承袭恭亲王爵位之后,朝廷给他发了很多值钱的物品,本来就一表人才继承了恭亲王的位置之后更加风度翩翩了。 一次,溥伟得到消息,慈禧因为光绪皇帝发动了戊戌变法,有了想废了他的想法。当时大臣揣摩慈禧的内心,慈禧可能会倾向于溥字辈中的佼佼者溥伟。 溥伟暗自窃喜,一直默默等着这个消息的到来。 1908年11月13日,慈禧紧急召军机大臣进宫议事,会议的主题是在溥字辈中选定一人承续大统。 溥伟开心极了,于是穿上亲王朝服等待宣召。 可是等了一上午也没有等到,他急不可待的直接跑去了皇宫,由于太急,快到宫门口时,还差点冲撞了轿子,溥伟本来想随着轿子进宫,没想到太监伸手一拦:“太后老佛爷未宣亲王进宫,请您留步。” 溥伟在宫门口等了一晚上,也没等到被召见的消息,第二天反而等到了自己的堂弟、三岁的溥仪承继大统,比自己还小三岁的叔叔载沣担任监国摄政王的结果。 慈禧之所以选择溥仪,按照载涛的说法就是溥仪年龄小好驾驭。而且慈禧比较喜欢载沣那股子“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处世风格。 溥伟的皇帝梦碎了,他愤恨不已,生了一场大病。 这下所有人都知道溥伟想当皇帝了,所以溥仪当皇帝期间,对他不信任,载沣组织的皇族内阁中,也没有他的名字。 1911年,袁世凯向隆裕太后提出了实现议和、让皇帝退位的主张。溥伟等皇族一听到这个消息,顿时火冒三丈,坚决拒绝在退位诏书上签字。 1912年的御前会议上,溥伦等人同意让袁世凯成为总统,溥伟坚决反对,溥伟说:“想当年捻军势力强大,我们都能力挽狂澜,这些革命党不足为患。如果现在宣布共和,无疑等于缴械投降,断送了大清几百年的江山,我们都是罪人。” 后来载沣告诉溥伟,隆裕太后嫌他言语太激烈,说话太冒失。之后的军机大臣会议,也不让溥伟参加了。 1912年2月12日,六岁的溥仪和隆裕太后在各方压力下,发布退位诏书,清朝灭亡。为了恢复清朝的帝制,也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溥伟到处活动策划复辟。活动需要大量钱财,他几乎卖掉了恭王府里所有的古董和珍宝。 关于溥伟的复辟,有多种说法,有人说他是为了自己当皇帝。 之后,溥伟为了躲避袁世凯抓他,去了青岛。 当时青岛被德国占领了,但是溥伟觉得德兵兵力强大,与清政府“友好”,他还希望德国能帮他复辟,虽然欧亨利亲王答应他可以帮他复辟,但是欧亨利回到德国后就不再理他了。 溥伟觉得想要复辟还得靠自己,于是他联系上了张勋,又把北京的房子卖了筹措军费。 1913年初,溥伟看时机成熟,万事俱备,命人拟定讨袁匡复檄文,准备即刻发动兵变。没想到中途两个关键大臣临时倒戈了,导致兵变失败。 这次耗费了溥伟大量金钱的闹剧,历史上称为癸丑复辟。 1914年,日本人拉拢溥伟和肃亲王善耆发起“满蒙独立运动”,重建已被解散的宗社党,还在辽东一带召纳土匪,秘密组织勤王军。 没想到袁世凯病逝后,日本人也随之改变了政策,将宗社党军队和蒙古骑兵解散。 之后,溥伟去了旅顺。当时的满铁总裁内田康哉与溥伟交情很深,据说他曾向日本内阁建议,扶植溥伟在沈阳登基,国号为“明光帝国”。溥伟非常开心。 不久后,溥仪也到了旅顺。 最终日本人选择了溥仪,当了伪满洲国的康德皇帝。命运又一次跟溥伟开了大大的玩笑,他再一次与皇位擦肩而过。 原本溥仪离开北京时,腰缠万贯,但是为了复辟他花光了自己的钱财,结果人才两空。他手下负责管理财物的管家,从溥伟身上榨取许多油水。 之后,溥伟在旅顺的生活越来越困难。 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难让溥伟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后来变卖了旅顺的房子,寄居在长春的一家旅社里。 1936年,溥伟离开人世。 而在他逝世后,他的儿子毓嶦为了有口饭吃,到伪满洲国追随了溥仪,并承袭了恭亲王的王位,成为最后一代伪满朝廷的恭亲王。 溥伟一直有个皇帝梦,从始至终他一直为此努力,却一次次失望,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好在,他的后人没有他的那种执念,而是在新中国的关怀下,从事自己的职业。
1908年,28岁的他确定皇位肯定会到手,他隆重的换上王服,站在宫门口等待继承皇
历史奇话站
2025-07-29 10:37:00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