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福建副省长贺敏学被抓,毛主席得知情况后非常惊讶,因为贺敏学不仅是贺子珍的哥哥,还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重要功臣!
1988年4月26日,84岁的贺敏学在病榻上合眼,床头摆着未批完的福建基建文件。
这位被毛泽东亲赞“武装暴动第一、上井冈第一、渡长江第一”的老革命,临终前未留一言遗书。
只留下半柜封存着主席信件的铁盒,和一句鲜为人知的心声,“革命不是为了活在别人的记忆里,而是让别人可以活下去。”
要知道贺敏学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参与者,曾参与永新暴动并创建 井冈山根据地 ,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他在狱中坚持斗争并领导赣西农民自卫军 ,是 井冈山斗争的关键人物之一。
在1904年,江西永新县“海天春”茶馆的贺家长子降生时,谁也没想到这个爱读《水浒》的顽童会砸碎金饭碗。
当兵痞调戏母亲时,16岁的贺敏学抄起烧红的火剪捅向恶徒屁股,连夜逃亡拜师习武。
他在油灯下苦练拳脚时发狠,“习武才能救国救民于水火!”
1927年3月,23岁的贺敏学秘密加入共产党,惊觉两个妹妹贺子珍、贺怡早已是党员。
“贺家三兄妹”迅速成为永新革命标杆。
四个月后蒋介石挥起屠刀,贺敏学率四县农军血战永新城,从监狱破墙救出80名同志,这便是主席笔下的“暴动队始于永新”。
当反动派悬赏五万银元捉拿贺家人,剜杀他10岁小妹贺仙圆时,贺敏学正带残部钻入井冈山密林,成为最早点燃星星之火的引路人。
在茅坪八角楼的油灯下,贺敏学指着地图对袁文才剖析,“曹操赤壁大败,就因不谙水性。
毛委员的兵能帮咱们练真本事!”这位袁文才的中学同窗,此刻成了主席与井冈山“山大王”间的关键纽带。
他让出住所给主席办公,又促成徐彦刚等干部进驻袁文才部队当教官。
在1928年黄洋界炮响前夕,贺敏学带人在废弃仓库翻出三发生锈炮弹。
俘虏里挑出的炮手战战兢兢装弹,两发哑火后,第三发竟呼啸着砸向敌营,主席“黄洋界上炮声隆”的史诗,由此有了血肉注脚。
当边界特委选举书记,毛泽东亲手将贺敏学的名字写进名单,表彰他“改造绿林、奠基割据”的殊勋。
1949年3月,长江北岸芦苇荡里,45岁的贺敏学与军长聂凤智争得面红耳赤曹操八十万大军都败在长江!不摸清敌情,咱们要重蹈覆辙!
之后他力排众议派出侦察兵夜渡,带回了沾着露水的江南青菜作证。
就在七天后,300人的先遣队携电台潜入南岸,传回密如蛛网的敌军布防图,这便是《渡江侦察记》的史实原型。
4月20日深夜,贺敏学站在八十师指挥艇上,看着亲手练出的“渡江第一团”冲破巨浪。
当二三八团在荻港登陆时,电台里爆出嘶吼“老贺,咱们又是第一!”此刻距他率永新农军上井冈山,已过去整整22年。
1954年中南海菊香书屋,主席笑着递烟,“你有三个第一,怎么甘愿当泥瓦匠?”彼时贺敏学已脱下华东防空军司令戎装,正指挥三万工程兵重建上海。
他憨厚一笑,“打仗为活命,建设为活人。”
转战西北建军工基地,再调福建筑海防工事,他总把办公室挪到工地旁。
文革风暴骤起时,他因保护技术骨干被关押,桌上还摊着未完工的铁路图纸。
被囚83天之际,他的妻子李立英是老革命,经历过长征,也目睹过大批战友在政治运动中遭遇不测,可当风暴席卷到自己家门前时,她没有丝毫犹豫。
之后妻子李立英携主席旧信直闯中南海。
当批示贺敏学是个好同”的纸条飞到福州当天,他出狱直奔工地,对平反大会摆摆手,“别耽误修桥。 晚年他将毛的密信锁进铁盒,只留骨灰安葬井冈山,无名无碑,静对当年救出的那堵监狱残墙。
贺敏学的一生如同暗夜举火,16岁为护母挥向兵痞的火剪,23岁永新暴动的烽烟,46岁渡江战役的千帆,最终化作建设蓝图上无声的墨痕。
当他的骨灰融进井冈山泥土时,山涧奔流的水声里,仍回响着那个茶馆少年救国救民的初心。
真正的星火,从不需要刻在石碑上照亮青史,它只默默燃烧在后来者脚下的路上。
于他们而言革命不是为了活在别人的记忆里,而是让别人可以活下去。
春雨
向伟大的革命先驱致以最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