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武警济南支队入职了一个月的大学生,还立下了一等功,然而在拿到他拿到的奖章的时候,他的母亲却泣不成声。 你能想象,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穿上军装还不到一个月,却直接拿了一等功?但比起这个功绩更震撼的是——他把生命留在了那条公路上,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什么叫军人!这背后的故事,会让你彻底明白,为什么这份职业,被称为全社会的脊梁。 2018年9月,济南凌晨的夜色还很浓,武警支队一场例行性的野外拉练正在进行。对于这群年轻的士兵来说,高强度的“魔鬼训练”是家常便饭,队伍在湿滑的路上行进,一切悄无声息。谁知,一声尖锐的刹车声撕裂了寂静,一辆大货车失控,径直撞向队列。 变故只在转瞬之间,死亡的阴影笼罩下来,许多战士甚至来不及反应。可就在这时,一个身影猛地窜出,一边用尽全力推开身边的战友,一边发出撕心裂肺的吼声:“快躲开!”他用身体迎向了失控的货车。 这个年轻人叫王成龙,年仅23岁,入伍才刚满一个月。 他的故事很短,短到只有23年,却留下了一个沉重的问号:那一刻,他为什么能毫不犹豫地选择赴死?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1995年的山东沂蒙说起。王成龙就出生在那片红色土地上,从小听着革命故事长大,当兵成了他最执拗的梦想。他的口头禅很直白:“我要当兵,要离战场近一点!” 王成龙家境普通,却极为自律。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他在高中时特意坐在教室最冷的位置,想用寒冷驱散睡意,保持清醒。这份近乎残酷的自我要求最终换来了回报。2013年,他以625分的高分考入武警工程大学,彻底踏上了军旅路。 在校五年,他不仅军事技能拔尖,还因成绩优异荣立三等功。毕业时,学校希望他留校任教,这无疑是一条更安稳、更光明的路。可他拒绝了,理由还是和从前一样:“我想去一线部队,离枪炮近一点,离人民再近一点。” 也正因如此,他的命运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2018年8月,他被分配到武警济南支队,对未来的军旅生涯满是期待。然而,这片他向往的土地,最终只留下了他一个月的脚印。 悲剧发生在一个月后的那个凌晨。天黑路滑,失控的货车冲过来时,许多战士都懵了,呆立在原地。王成龙的反应却快得惊人,那声“快躲开”的呐喊,以及推开战友曲鸿健的动作,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完成。后来,被他推开的战友曲鸿健回忆说:“如果不是成龙,出事的就是我。” 这不是什么电影慢镜头下的英雄抉择,而是一个受过五年严格训练的军人,在生死关头最专业的反应。他的身体被卷入车轮,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队列中所有人的平安。战友们冲上去将他从车底抬出时,他已是血肉模糊。 医院抢救了几个小时,最终还是没能把他拉回来。噩耗传到王成龙父母耳中时,他们几乎崩溃。母亲抚摸着儿子用命换来的一等功奖章,泣不成声:“这奖章,是我儿子用命换来的!”这句悲痛又骄傲的话,比任何宏大的叙事都更刺痛人心。 王成龙的牺牲,很快在网络上激起了巨大波澜。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再次出现:“为了救别人,一个23岁的年轻人付出生命,到底值不值?” 键盘一敲,英雄和傻子之间就隔了一行字。有人冷静分析,说他的选择并非冲动,而是五年专业训练刻入骨髓的本能;也有人感慨,和平年代,我们总觉得英雄离我们很远,直到这样的人出现,才发现他比任何明星都更像偶像。 进一步看,所谓“值不值”的讨论,本身就暴露了一种尴尬:在绝对的利己主义和精致的功利计算面前,王成龙的选择显得如此“不合时宜”。可也正是这种不合时宜,才映照出一种滚烫的精神。他用生命告诉我们,有些价值,无法用“值不值”来衡量。 英雄不是天生的,也不是靠口号宣传出来的。王成龙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个从小就想当兵的孩子,用尽全力实现了梦想,并且在梦想实现的一个月后,用生命践行了自己入伍时的誓言。 他的青春短暂,却选择了最滚烫的一种活法,也为这个时代留下了一个清晰的坐标。
2018年,武警济南支队入职了一个月的大学生,还立下了一等功,然而在拿到他拿到的
鉴清评趣
2025-07-29 10:13:34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