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军阀第一叛女”消失得无影无踪,26年后被发现时手腕上还戴着手铐,朱

小博大史 2025-07-29 10:11:11

1949年,“军阀第一叛女”消失得无影无踪,26年后被发现时手腕上还戴着手铐,朱老总闻讯后当场落泪:总算是找到了!

杨汉秀,四川广安人,1912年出生,父亲杨懋修是川东巨富兼川军师长,伯父杨森是四川赫赫有名的军阀。杨家在当地是响当当的豪门,田产万亩,庄园气派,仆人成群。她打小聪明伶俐,6岁开始认字,10岁被送进渠县李渡坝潜德女子小学读书。课余时间,她常跟着父亲走街串巷,瞧见普通百姓的苦日子,慢慢对世道不公有了自己的想法。12岁那年,父亲在军阀混战中受了伤,把她送到伯父杨森家寄养。杨森治家狠辣,下人稍有差错就可能挨打甚至丢命。杨汉秀却天不怕地不怕,敢当面顶撞伯父,替下人说话,弄得杨森下不来台,只能干瞪眼。 1926年,14岁的杨汉秀转到万县女中读书,正赶上朱德奉命到四川劝杨森参加北伐。杨森没被说服,但杨汉秀被朱德讲的救国理想点燃了心。她常缠着朱德问东问西,革命的种子在她心里扎了根。她管朱德叫“朱伯伯”,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到了20岁,家里给她安排了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对方是个军阀的儿子。她死活不干,非要嫁给一个没钱的共产主义者赵致和。她把自己锁在屋里,绝食抗争,家里人劝不动,父亲杨懋修气得跳脚,最后还是松了口,给了她一笔厚实的嫁妆。她和赵致和在上海租了个小破屋,日子清贫却过得有奔头,俩人一起读进步书刊,聊救国大计。可惜好景不长,1937年抗战爆发,赵致和得了重病,没多久就去世了。

杨汉秀没被打击倒,收拾行囊,辗转千里去了延安。她改名叫吴铭,意思是要跟军阀家庭彻底划清界限。她先在延安女子大学学了一段时间,后来又进了鲁迅艺术学院,边学边干,挑水劈柴样样不落。1942年,她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了名副其实的革命战士。她干活麻利,胆子也大,参加抗日活动从不含糊,朱德对她赞赏有加。1940年,延安查背景的时候,她因为军阀出身被怀疑,朱德站出来担保,还带她去见周恩来,帮她过了关。从那以后,她对革命的信念更坚定了。 1946年,杨汉秀跟着周恩来去了重庆,住进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任务是做杨森的统战工作。她顶着“杨大小姐”的身份,混迹于杨森的公馆,暗中打探消息。她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卖了,换成药品和电台,偷偷运到解放区。重庆那会儿特务遍地,她每次出门都得小心翼翼,换几条路线才能甩掉跟踪。1947年,她头一次被抓,关进白公馆监狱。她在牢里不服软,还组织狱友唱歌鼓劲。杨森看在她是亲侄女的份上,亲自出面把她保释出来,但警告她别再跟共产党掺和。她压根没听,照干不误。1948年,她又被抓进渣滓洞。这回牢房更破,铁窗锈得掉渣,她还是跟狱友们分享家里送来的吃食,带头唱革命歌曲。杨森派人劝她回头,她一口回绝,连送来的新衣服都不碰。

1949年9月,重庆闹了场大火灾,烧死不少老百姓。杨汉秀跑去码头,当街揭发是杨森干的缺德事,惹得他暴跳如雷。没过几天,9月17号夜里,她被特务抓走,塞进一辆没牌照的轿车,从此没了音讯。党组织急了,四处找人,翻遍了渣滓洞和白公馆的档案,问了无数目击者,愣是没线索。她的家人也急疯了,母亲和儿子赵在民跑遍了监狱旧址,逢人就问,还是没结果。时间一晃26年,1975年夏天,歌乐山下大雨,冲出一具遗骸,带着手铐。农民发现后报了警,专家一查,旁边还有封周恩来的信,纸都黄了。特务后来招供,遗骸正是杨汉秀。消息传到北京,朱德已经快90岁了,听说后眼泪止不住,哽咽着说:“总算是找到了!” 1980年,重庆烈士陵园给杨汉秀开了追悼会,灵堂摆在红岩纪念馆,松柏围着,气氛庄严肃穆。她的儿子赵在民捧着母亲的遗物,泣不成声。女儿杨继业把母亲的信件整理好,捐给纪念馆,让后人能看到她的故事。杨汉秀的墓碑立在歌乐山,碑上刻着她短暂却光辉的一生。每年清明,学生和市民都去献花,鲜花堆得老高。

0 阅读:25

猜你喜欢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