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加大了对乌克兰的军援。但中国不会坐视俄罗斯被美欧击败,所以只要美国军援的导弹打到俄罗斯本土,那么一场真正的大戏和好戏也就拉开了帷幕,核战恐怕就提上了日程,正如普京所言“如果俄罗斯不存在了,那地球还有什么意义?” 2025年6月,乌克兰空军的F-16战斗机在拦截俄军"见证者"-136自杀式无人机时坠毁,飞行员不幸遇难。 当美国F-16以每小时1500公里的速度追逐时速仅120公里的"小摩托"时,速度差反而成为致命陷阱。 更讽刺的是,俄军使用的"柳叶刀-3"无人机成本仅3万美元,却能精准摧毁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海马斯"火箭炮。 这种"以小搏大"的战术,让美国军工复合体精心打造的"高端战争"体系显得格外笨拙。 当美国陆军还在炫耀用无人机投掷手雷的"创新"时,俄军已经实现了人工智能目标识别系统与无人机群的协同作战,其"柳叶刀"系列无人机的命中率超过70%。 俄罗斯每年向中国转运250万吨石油,哈萨克斯坦仅凭地理优势就坐收过境费,成为这场能源博弈的最大赢家。 这种"借道中亚"的策略,让欧盟第18轮制裁的原油价格上限沦为一纸空文——俄罗斯通过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第三国转口,2025年前5个月对欧天然气出口反而增长了9.5%。 更具戏剧性的是,欧盟企业在制裁中陷入"左手打右手"的困境。 德国巴斯夫集团因能源成本过高关闭部分产能,却又通过土耳其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维持运营。 相比之下,俄罗斯通过"向东转"战略,与中国建立了85%本币结算的能源贸易体系,仅2025年对华石油出口就突破1亿吨。 2025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王毅外长的发言掷地有声:"中国不是危机的制造者,也不会做隔岸观火的看客。" 他提出的"四点主张"与巴西等国发起的"和平之友"小组形成呼应,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在2月通过涉乌停火决议。 决议通过后,中国迅速启动北斗卫星通信服务,为冲突地区建立人道主义物资追溯系统,用技术手段打破信任僵局。 这种"中立促和"策略正在改写外交规则。 当美国试图将乌克兰危机与北约东扩捆绑时,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与中亚国家深化能源合作; 当欧盟在制裁与依赖间摇摆时,中国与俄罗斯签署《北极航道联合开发备忘录》,开辟"冰上丝绸之路"。 当特朗普宣布对俄石油进口国加征100%关税时,印度正以每日300万桶的规模进口俄油,并用卢比-卢布机制绕过美元限制; 当欧盟试图封锁俄罗斯能源时,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正在加入中俄主导的"跨欧亚物流联盟",其铁路货运量三年增长217%。 这种"去依附化"趋势,让美国单极霸权的根基摇摇欲坠。 更具标志性的是,沙特、伊朗在石油交易中引入数字人民币试点,打破了美元在能源结算领域的垄断。 特朗普的军援加码看似在"赌一把大的",实则暴露了美国战略资源的捉襟见肘;俄罗斯的坚韧防御印证了其作为文明型国家的深厚底蕴。 这场持续三年的冲突正在催生新的国际规则:技术创新打破传统军事平衡,能源博弈重塑经济版图,外交斡旋开辟和平路径,核威慑倒逼战略克制。
特朗普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加大了对乌克兰的军援。但中国不会坐视俄罗斯被美欧击败,所
琉璃碎影录
2025-07-29 09:54:17
0
阅读: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