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国授衔结束后,蒋介石也很快得知了消息。当下属将十大元帅的名单,呈到老蒋面前的时候,老蒋反复审视,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人的名字,他不禁感叹:没想到他落选了! 1955年的秋天,一场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授衔仪式正在举行。消息,自然也以最快的速度,越过海峡,送到了台北士林官邸。 老蒋捏着那张油印的名单,老花镜滑到鼻尖都没顾上推。十大元帅的名字他个个眼熟:朱德、彭德怀、林彪……看到林彪时,他“哼”了一声,那是他黄埔四期的学生,当年差点把他的嫡系部队打垮。可从头看到尾,来来回回三遍,就是没瞅见“粟裕”俩字。 “粟裕呢?”他突然抬头问旁边的参谋,声音劈了叉。那参谋愣了愣,赶紧回话:“名单上确实没有,听说……是他自己辞了元帅衔。” 老蒋把名单往桌上一拍,茶水都溅出来了。“辞了?”他盯着天花板,像是在跟空气说话,“这小子,打仗不要命,升官倒要起架子了?” 他记得清楚,1947年孟良崮那仗,张灵甫的整编74师被围,他亲自坐飞机去临沂督战,无线电里全是张灵甫的呼救,说“共军指挥官太狠,像是不要伤亡数字”。后来才知道,那个“狠角色”就是粟裕。那时候他跟顾祝同说:“粟裕这个人,没读过黄埔,没留过洋,可他肚子里的兵法,比咱们军校的教官还厉害。” 淮海战役更让他窝火。黄百韬兵团被围时,他派杜聿明带三个兵团去救,结果被粟裕的部队像包饺子似的裹在里面。他在南京总统府整夜没睡,听着电台里播报“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歼敌XX万”,把搪瓷杯都摔碎了,骂“粟裕是共军里的‘常胜将军’,我怎么就没早点挖过来”。 按老蒋的盘算,粟裕论战功,比不少元帅都硬气。红军时期他打游击就出了名,抗战时在苏南搞根据地,让日军闻风丧胆;解放战争更不用说,三大战役他打了两个半,歼敌数占了全国的近一半。这样的人,别说元帅,就是评个“开国第一将”都不为过。 “他为什么辞?”老蒋追问。参谋递上刚收到的情报,说粟裕觉得自己“资历不够,还是让给更年长的同志”。老蒋看着这行字,突然笑了,笑得有点涩:“他哪是资历不够,他是看透了。共军那边评衔,看的是战功和人心,不是咱们这边论资排辈、拉帮结派。” 他想起自己手下的将领,打了胜仗就争功要官,打了败仗就互相推诿。当年孟良崮战败,他要查办责任人,结果何应钦、顾祝同互相包庇,最后只杀了个旅长顶罪。而粟裕呢?听说他在济南战役后主动把指挥权让给陈毅,说“陈老总威望高,我适合当副手”。 “咱们输,就输在这了。”老蒋摸出烟,手抖得划不着火柴。他不是惋惜粟裕没评上元帅,他是可惜——这样一个能打仗、不贪功的人,怎么就没出现在他的阵营里?他手下的黄埔嫡系,要么像胡宗南那样眼高手低,要么像汤恩伯那样只会捞钱,真要比起粟裕的格局,差远了。 后来他跟儿子蒋经国说:“粟裕落选元帅,不是他的遗憾,是咱们这些人的镜子。共军能让一个没背景的将领凭本事走到那一步,还能让他心甘情愿让位,这股劲儿,咱们学不来。” 老蒋的感叹,哪是说粟裕落选?他是在说,一场战争的输赢,从来不是武器和人数能决定的。人心向背,格局大小,早就藏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选择里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55年,我国授衔结束后,蒋介石也很快得知了消息。当下属将十大元帅的名单,呈到
史海沉钩
2025-07-29 09:39:34
0
阅读:2